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人是监考制度生效的关键

2014年06月20日 16:2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震惊全国的湖北、河南有组织高考替考案目前仍在发酵之中。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赶赴两地指导督办调查,据河南省教育厅通报,该省已查实普通高考替考127人,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事件已调查控制23人,其中9人承认涉案。湖北方面也正在摸底排查中介人“张老师”,核查替考人员。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看,这一高考替考案令人目瞪口呆。从考生、家长、“枪手”、监考老师乃至中介人,高考替考俨然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那么,一向号称“最严密”的高考防控体系,居然会成为漏洞百出的破网,被人随意进出、予取予求?

  若将这一事件归结为“偶发”案件,未免失之天真。比如,案件中的“张老师”就口口声声讲,“三年没出事”;又如,据当地有关人士披露,按照规定,高考监考老师只有在开考前半小时领试卷时才会知道,自己被分派到哪一个考场,“枪手”与监考老师能够实现精准对接,只能说明,其背后或有隐秘的权力之手在肆意拨弄。

  还有论者强调当地高考竞争的激烈,从而导致一些人为了利益才“铤而走险”。这样的说法同样站不住脚。高考竞争激烈乃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一地的独特风景。

  要保障高考的公平公正,显然不能光靠高科技。据报道,有关部门在打击替考方面,制度设定不可谓不严密,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仪,还有人脸识别技术,均不能有效剔出“枪手”。此外,这次“枪手”所在的湖北省,在高考前还专门下发通知,要求高考期间高校学生“一般不允许请假”。

  问题的关键仍在于人。一方面,再高级的技术措施,也需要通过具体的监考、管理人员来落实。指纹识别系统够先进吧?但有了监考人员的默许,“枪手”就可以轻松贴膜实现突破。考场随机分派制度也不能说不严格,但在权力、利益面前同样漏洞明显。可见,高科技并不必然是高考舞弊的过滤阀,还需辅以人的良知、责任还有操守。

  另一方面,在高考舞弊利益链的背后,或隐或现的是一条腐败的生态链。二者相交、重叠,往往会在各取所需的同时,冲破现有制度的约束,肆意作恶。而良好的秩序,取决于对恶的惩治。

  目前,国内法规对作弊的惩治力度仍有欠缺,《考试法》之类的专门法律处于空白状态,一旦出现作弊,往往缺少实施严厉处罚的依据,惩治力度与社会危害性不够相符。因此,当务之急,除了有针对性地堵塞漏洞,编织更严密、更有效的防范体系之外,还在于填补法律空白,强力问责,盯紧案件的每一名当事人,提高作弊和协助作弊的违法成本。惟其如此,才有可能维护高考的公信力,还考生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胡印斌)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