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一键通服务遭遇冰火两重天 某区8个月没人来电

2014年06月21日 14:07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制图董超

  “免费一年的‘一键通’,为何没打几个电话就欠费?”“承诺订餐的‘一键通’,为何至今不能兑现订餐承诺?”“花巨资打造的‘一键通’居家养老,为什么不能真正满足老人需求?”

  近来,本报新闻热线不断接到来自三镇老人们的投诉。老人们担心号称“10分钟养老圈”的“一键通”工程,最终变成“烂尾工程”。带着老人们的关切,记者连日来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什么是“一键通”

  所谓“一键通”工程,是武汉市为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投入巨资打造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目的在于打造“10分钟养老圈”。根据设想,这个系统由“一键通”终端呼叫手机和社区、街道、行政区三级信息服务平台及签约服务供应商共同构成,服务范围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料理、床位护理和精神慰藉四大类。

  居家老人如有服务需求,只要按下“一键通”手机上的绿键并说明情况,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其要求,通知签约服务供应商上门提供有偿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资料显示,“一键通”惠民工程始于去年上半年,到去年底已覆盖全市1117个社区,全市有20多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领到了含120元话费的免费“一键通” 呼叫终端,而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加盟商则多达3200多家。

  8个月没人来电

  “设计很理想,但运营的效果不明显。”昨天,武昌区某社区“一键通”信息处理平台专员张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说该社区的“一键通”平台是去年11月运营的,社区有765名老人领到了“一键通”手机。平台运营前,社区为确保服务“落地”,还与30多家服务供应商签定了协议。可是,现在8个月过去了,他作为专员还没有接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要求服务的电话。

  张先生说,运营之初,社区专员负责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这一时段的接听。而从下午5点半到次日早上8点半的时段,则由街道平台专员接听。由于没有人打电话,从上个月起,街道办就把呼叫转移到他的个人手机上。张先生说现在是他一个人负责24小时接听“一键通”求助电话,不过基本上没人打。他还认为,所谓区级信息受理平台,其实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一键通”信息处理系统平台,是按来电者的户口所在地落地的,信息的最终处理还是回到社区进行。

  6个社区总共只接了113个电话

  武昌信息处理专员张先生8个月没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其他社区的情况又如何呢?为此,记者在三镇又分别选取了6个社区进行抽样调查。虽然被调查的6个社区,都希望通过媒体引起上级对“一键通”工程的关注,但受访者都不希望自己的社区在报上露脸。

  几经保证后,记者终于从这些社区的终端记录上看到数据。综合数据显示,6个社区一年或者大半年时间里,接到的电话总量为113个,即平均不到20个。分类数据显示,来电订餐的电话,占了话务总量的27%,其次是要求家政服务的电话。受访社区负责人坦言,大多数的订餐服务,都因老人不愿附加送餐费,而与服务加盟商无法达成合作。

  那么为何“一键通”少有人拨打?多数受访社区负责人均表示,这可能与老年人的需求条件没有成熟有关。不过,武昌某社区负责人说,武汉市的“一键通”服务学自杭州,可他前些时休假到杭州时还特地了解,发现杭州的“一键通”运行也不理想。他认为,武汉“一键通”虽无预期效果,但也不能轻言放弃。

  百步亭社区“一键通”服务很火热

  正当多数社区担心“一键通”服务可能成为摆设时,记者昨天却在百步亭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的“一键通”却很热闹。该中心是一个拥有8名接线员、5800部“一键通”用户的信息服务中心。记者走进该中心时,中心的8名接线员几乎都在忙着接听“一键通”电话。

  “你好,今天能派人来帮我剃头吗?如果能来,就叫张爱芝师傅来。”接线员终端记录显示,要求剃头者是该社区怡康苑81岁的独居老人吴碧炎。

  “好。”接线员刚把剃头的信息转移到张爱芝师傅的手机上,家住安居苑的70岁老人董石萍又打电话来要求送米。董石萍说,她要武商量贩龙庭店卖的泰国香米,重量为10公斤。

  约一分钟后,剃头师傅张爱芝和武商量贩龙庭店经理余艳,分别向中心反馈了他们拟定上门服务的时间。张爱芝定下午2点到吴碧炎家剃头,武商量贩龙庭店则约定15分钟内把米送到董石萍家。

  为验证服务过程,记者赶在武商量贩送货前到达了董石萍家。记者走进董家时,该店“心连心志愿服务队”的两名送货员,已把一袋10公斤的大米扛进了董家。送货员让董石萍验过货后,将一张事先打印好的小票交到了老人手中。老人便按小票上的价钱支付了59.8元。

  “‘一键通’成败的关键,在于服务细节的真正落实。”武商龙庭店经理余艳说,该店是去年5月与百步亭“一键通”结盟的。迄今,他们通过“一键通”送货近300次。货品大到上千元的电器,小到送一元钱的豆腐。她说,来自“一键通”的需求量,目前虽还不理想,但有很大发展前途。

  下午2点,记者又赶到吴碧炎家,进门后看到张爱芝已在为老人推头发。吴碧炎说:“‘一键通’真是通到老人们的心里。我坐在家只花15块钱,就可以剃个头。”而剃头师傅张爱芝说,以前她有剃头手艺,却闲着没用。但有了“一键通”,她也有了用武之地。

  “一键通”梗阻症能否破解?

  同是“一键通”,为何不少社区陷入停滞,而百步亭居家养老中心却能如此“风光”?昨天,该中心主任陈红用亲身经历,对“一键通”的梗阻症作了剖析。陈红说,这个服务中心是去年5月“一键通”发行前才组建的。中心组建前,他们与社区内1200家服务商签定了服务合约。但等到“一键通”运行后,她才发现所签合约基本无效,原因是绝大多数服务商因服务价格低,而拒绝履行服务,“一键通”也由此陷入沉寂。

  挫折中,她调研发现,要让“一键通”通畅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发掘客源;第二、整合服务商;第三、搜集服务反馈信息。做好了这三个环节,才能打造一条完整的供需链条。除了这些基础工作,该中心还创办了一份有3.5万份发行量、有8个版的报纸来介绍“一键通”服务及30多家服务盟友的服务信息。很快,一度沉寂的“一键通”平台重新活跃起来,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势态。

  截止目前,该中心全年的话务量已达到3.5万多次,提供上门服务2000多次。而最让她欣喜的是,中心的运行费用及员工工资基本实现了自给。陈红说,如有可能,她希望从一个区开始,以托管或合作的方式,把百步亭“一键通”模式对外进行复制。

  记者高道飞 通讯员童汉莲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