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南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从“漏雨屋”到“幸福房”

2014年06月22日 2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重庆6月22日电 (张瀚祥 孙天容)沿着双向通行的盘山公路前行,道路两旁七八层高的居民楼鳞次栉比,孩子们在学校操场嬉戏追逐,夜暮时分老人们在楼前空地跳起“广场舞”……这里不是某个城市社区,而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点——重庆万盛。

  位于重庆南部一隅的万盛,上世纪五十年代“因矿兴区”,曾是全国百个重点采煤区县之一。迄今为止,这里已累计生产了约2亿吨原煤,为重庆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过去几十年来,数万名矿工长期聚居在破旧不堪的板房棚户和危楼里,随着矿区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众多工矿棚户区出现了漏斗状的塌陷,使棚户区的改造迫在眉睫。

  “曾经的日子可谓是‘举头一线天,低头见悬崖’。”万盛区南桐煤矿工人王军向记者回忆说,以前家门口垃圾臭味熏天,几十个人共用一个厕所,高峰时跟排长龙似的。棚户区的大部分房屋是用石棉瓦、泥巴、木板、烂瓦片盖顶,每当下雨屋里就漏个不停,“最严重的是常常受到地质灾害、洪水、山体塌陷等安全隐患的威胁,完全不适合人居住。”

  “这是万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也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棚户区改造。”万盛经开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刘丹介绍,万盛开采煤炭的历史久远,形成的棚户区居住户数多、人口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共涉及2街2镇15个社区、1.3万户、4.15万人,由于房屋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居民环境恶劣,对居民的居住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8年年初,在重庆市政府的决策下,万盛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契机,展开了当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拆迁行动。如今,四万多民棚户区的居民离开了原来摇摇欲坠的房子,住进了焕然一新的小区。

  记者在煤矿工人王军的新家看到,这是一套61平米的房子,三室一厅,配有厨房和卫生间,四周的墙面被粉刷得雪白,电视、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水、电、气和闭路设施也全部安装到位。“以前从来没想到可以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住在一楼屋里也不潮湿,老太太的风湿关节也好了很多。”王军美滋滋地说,这么好的房子,只花了一万二就搬了进来。

  刘丹介绍说,为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进行,万盛出台了经济实惠的拆迁安置政策,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一平方米旧房,补还一平方米新房,被拆迁房产权面积与安置房面积相等部分,由被拆迁人按照每平方米200元的标准补差价。“按照新建小区35、45、55、60平方米的四种户型计算,矿工们最多花一万多块就可以住进新房,并且所有安置点都建设有社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便民商店等,让百姓真正住得幸福。”

  据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万盛工矿棚户区改造已全部完工。此次改造共新建安置房12131套,面积达70.2万平方米,新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面积达5.27万平方米。

  事实上,除了万盛这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外,重庆主城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3年,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办好“22件民生实事”,“完成567万平方米(7.21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规划,重庆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567万平方米、7.21万户主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消除直辖后老重庆区域残留的城市棚户区。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