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三六九等”的高校只能打造出低等的教育

2014年06月23日 14:50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21日起,各地开始陆续公布2014年全国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新一轮引人关注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而自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实行的“分批次录取”高招方法也再次引起讨论。不少家长、学生和教育专家认为,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的做法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应予调整。(6月22日新华社)

  考啥样的分数,上啥层次的高校,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天经地义”——考高分数的,上清华、北大等重点本科院校;稍次的,上二本、三本;再次的,上专科或职院……但用逆向思维审视,高招“分批次录取”,实则是将高校、毕业生分为“三六九等”,可谓弊端多多。

  首先,高招“分批次录取”,导致高校录取机会的不平等。当人们义正词严谴责清华、北大等高校“掐尖”时,却忽视了“分批次录取”办法,原来在“合法”地集体“掐尖”——高招录取有先后,只会让重点院校“吃饱”、并招录到优质生源;而二三流大学永远只能在重点大学挑肥拣瘦后吃点“剩食”,至于一些偏远高校和农林院校甚至无人问津。同为高校,招生待遇迥异,这不公平。

  其次,高招“分批次录取”,容易持续拉大校际之间的差距。因为高校分层、分级,政府财政投入也因之有厚薄。在财政政策扶持方面,非重点高校、中西部高校明显低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尤其是“985”、“211工程”高校。最近有报道称,中央财政对贵州大学63年投入不及浙大2个月,其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第三,高招“分批次录取”,易导致用人单位搞就业歧视。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第一位所关注、看重的,往往不是能力、素质和品行,而是毕业于哪所高校。用人单位往往对重点院校毕业生青睐有加,对一般院校毕业生却不屑一顾。一些热门单位甚至“非211工程院校”不招。对此,教育部、人社部不得不三令五申,严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搞就业歧视。但是,高校录取学生是按高考分数“分批次录取”的,用人单位又如何不按图索骥,去选聘重点、名牌大学毕业生呢?

  第四,高招“分批次录取”,误导中国教育走向,是教育畸形的罪魁。而这,恰恰是高招“分批次录取”最大的恶。中国素质教育流于空喊,而应试教育坚挺,根由在于:高招“分批次录取”,毕业生有“三六九等”之分。一些家长为什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充当起“虎妈”、“狼爸”的角色,逼迫孩子上辅导班、考高分数,归根结底源自所谓的“全民性思维”:一个人,只有上个好初中才能考个好高中,上个好高中才能考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才能有个好工作、有个好生活……如此逻辑下,人生成败取决于是否考个好大学。

  高等院校也有“校格”,只有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但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尤其不能将其分为“三六九等”,在招生政策和财政扶持方面区别对待。高招“分批次录取”,无疑让高校毕业生具有“先天性”身份差别,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筛选,进而成为引领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风向标”。可见,高考“分批次录取”改革为“同批次录取”,已时不我待,并且以期扭转社会将高校、毕业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尴尬局面,进而可以扭转“唯分数是举”的各学段的教育改革,让中国教育真正走上正途。(沂蒙客)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