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昆明计划到2015年“两区两县”贫困人口减三分之二

2014年06月24日 16:29 来源:昆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为促进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及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禄劝县、寻甸县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昆明市近日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计划到2015年,“两区两县”贫困人口在2011年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二;到2017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实施“五大工程” 做好“两项工作”

  针对制约“两区两县”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昆明市将重点实施宜居农房、基础设施、特色增收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易地搬迁移民五大工程,积极做好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文化信息服务两项工作,尽快改善贫困区域发展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实施意见》明确,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拆除重建每户补助4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2万元、风貌改造每户补助1万元;对建档立卡以外的农户,也将按照相关补助政策进行建房补助。到2017年,“两区两县”要完成7万户宜居农房建设,基本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

  要重点推进东川至倘甸、寻甸至倘甸、禄劝至倘甸、易隆至白石岩、转龙至红土地、功山至东川等主通道联络线和高速公路建设。到2017年,规划全覆盖保留的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要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到2017年,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两区两县”水利化程度平均达到60%以上,有效灌溉率达到85%以上,农村五小水利建设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昆明市还将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大力发展优质马铃薯繁种和商品薯基地、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种植、烤烟、山区畜牧业等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施意见》计划,新增经济林35万亩,种植优质马铃薯43万亩,发展常年蔬菜基地9.4万亩、季节性蔬菜种植15万亩,种植中药材12.8万亩,实现宜烟贫困村烤烟种植全覆盖,并重点扶持2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

  对贫困家庭的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就业学生,昆明市也将开展学历性职业教育,基本实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到2017年,“两区两县”要实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4.5万人以上,创业培训2400人以上,经过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农村劳动者就业率不低于80%,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4.5万人以上。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纳入重点考核

  为督促相关部门将“两区两县”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意见》也改进了贫困地区考核机制。

  对“两区两县”将重点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把贫困人口变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对有扶贫任务的富民、宜良、晋宁、石林、盘龙等县区,将扶贫开发工作绩效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大对一板块对口帮扶和市级部门(单位)挂钩帮扶工作的考核力度,重点对资金投入、项目引进、劳动力转移等进行考核,提高帮扶工作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

  《实施意见》还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识别认定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逐户逐村逐乡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目标和帮扶措施。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进行“托底”,维持其基本生存;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更多扶持,通过加强扶持促进脱贫致富。并强化帮扶工作机制,市四班子主要领导分别联系“两区两县”中的一个县(区),并具体挂钩一个乡镇(街道)。一板块8个区、市属(市辖)国有企业(实体)及部分金融机构各对口帮扶一个乡镇(街道),市级部门、事业单位挂钩帮扶贫困村委会或自然村。

  安排专项资金助力宜居农房建设

  2015年至2017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宜居农房建设和信贷贴息补助,对宜居农房贷款给予同期贷款利率80%的贴息补助,贴息期3年;对省级安排的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按1:1的比例配套资金。自然村100%通路、50%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80%以上的村内道路硬化、“五小”水利、人饮安全5项建设任务所需资金,由对口帮扶的县(区)、部门、单位筹措落实。同时,《实施意见》要求,要扩源增流,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解决好农民住房、自然村公路、村内公共基础设施、退耕还林、农村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记者张蕾)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