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解地锁之困还需多把钥匙

2014年06月25日 10:36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据本报报道,前天,鼓楼区五所村小区发生了一起争抢停车位引发的打架纠纷。该小区因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许多车主在道路上私设地锁,可以停放车辆的地方,都被居民“圈”为己用。

  其实,私装地锁的现象不仅在南京,在全国很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内都屡见不鲜。以前车少的时候,大家尚能遵守先到先得的“规则”,偶有堵塞占位也只是相对一笑,与人方便。可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停车位不知不觉中成了稀缺品。悄然出现的地锁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破窗效应下,一场争先恐后的“圈地运动”上演。

  地锁之困究竟该怎么破,钥匙在谁的手中?

  一把地锁,方便的只有一个业主,却降低了整个小区的空间利用效率,也给其他居民造成安全隐患。新闻报道中,已有数起地锁导致老人孩子摔倒受伤的案例。按照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因此对于个体业主来说,并不享有专属权利,私自安装地锁,将停车位“圈”为己用,肯定属违法行为,由此造成的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安装者也要承担主要责任。

  不过,尽管违法行为确凿,但在现实中法不责众的心理普遍存在,举报、协调、执法等环节也存在不少障碍。按规定,居住区内的停车应由物业公司或街道管理,但老小区大多没有物业,街道社区本身并没有执法权,还是要请城管、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北京今年1月1日出台了《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规定私设地锁将被处以最高5000元罚款。几个月实行下来,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就在多头管理,执行不力;而在更多的城市,并没有如此针对性的管理细则,对地锁的执法也就“有法无据”。

  法规可以完善,执行可以严格。可是,将地锁全部都拆掉,问题就解决了吗?恐怕没有,地锁只是部分业主的无奈之举,根源还在于停车难。只有对停车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在不装地锁的情况下也能有位停,方便停,业主才不会与管理部门玩拆了装、装了拆的猫鼠游戏。

  据报道,南京主城将利用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挪”出22个停车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也鼓励采用科技手段,发展立体停车楼等场所设施;但即使如此,停车位的缺口仍无法补足。老旧小区须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一方面节流,封闭管理,控制社会车辆进入;一方面开源,充分利用废弃、闲置空地,合理发掘停车位;同时提高效率,合理规划车辆行走路线,减少停车带来的拥堵。

  地锁之困中,业主、社区、管理部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钥匙”,可能它们的效果并不相同,但一把钥匙也少不得。(刘大山)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