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以申遗成功为起点续写运河传奇

2014年06月25日 14:32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这两天,许多人都沉浸在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喜悦之中。作为运河申遗沿线最重要城市之一,杭州以首批11个申遗点段的数量居沿线城市前列。

  在过去十余年间,我无数次行走在这条河边。我曾在富义仓中揣摩乡贤士绅智慧,也曾在小河路历史文化街区徜徉。我曾乘坐水上巴士感受城市繁华,也曾无数次在河道漫步,尽览城市夜景。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就这样交相辉映,激发想象。

  一条古运河,就是一个活的历史见证。拱宸桥边建有一个大运河博物馆,里面展示着运河的发展史,可以直观了解运河漕运对杭州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不过,就历史文化展示来说,博物馆毕竟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现实中的运河则始终流淌不息,承载着一座城市横跨千年的泪水与欢笑。站在这条河的面前,每个人的观感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无疑都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脉动。

  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百灵杰考察大运河时表示:“像中国大运河这样古老的运河,既保持了原有的风貌,也发挥着航运功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尽管这条河流在过去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不过在今天,运河的传统漕运功能早已弱化,在杭州,逐渐取而代之的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一河连万家,运河就这样由历史流入现实,融入今日杭州人民生活之中,成为家门口的遗产,活着的文化,一条精神之河。

  申遗绝非目的,而只是手段。申遗成功,意味着更高层次保护的开始。近年来,一些世界遗产因为过度商业开发,反倒给文物和遗产造成巨大伤害。架天梯、修索道、盖楼堂、建宾馆,人满为患,竭泽而渔,类似种种,时有所闻。在既往对运河的保护中,杭州一直以“还河于民”为宗旨,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保护与发展,更是任重而道远。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这条运河,最终只留下一个王朝短暂的背影。活着的运河,早就按照自己的轨迹走出了历史宿命,走出了自己的新生。以申遗成功为起点,古运河完全有底气续写下一个传奇。(涂建敏)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