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拿什么拯救被妖魔化的医生形象

2014年06月25日 14:5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从根本上讲,医生的职业形象,是他们行业形象的呈现。医疗行业乱象丛生,正是医生职业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根源。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未必分得清,可能也不需要分清医生和医院、医生和行业、医生和医疗体制的关系。患者走进医院,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医护人员,而不是背后的行业和体制。

  近日,一组感动无数网友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三名医生,做了一台32小时超难度手术,成功挽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最终三人累得动弹不得,躺在手术室的地板上。网友纷纷点赞称:这是用生命拯救生命。

  在医患关系欠佳、医患矛盾频发、医生职业形象被妖魔化的背景下,这样一组照片的出现充满正能量。有评论者趁热打铁指出:职业道德并未远离,依然有医生遵从职业规范,用汗水守护白衣天使的尊严。于是,这样一组照片,似乎成为改变公众印象、拯救职业形象的一种契机,网友们为之点赞似乎也证明了这样的功效。

  然而,需要泼一盆冷水的是,医生用32小时的连续奋战来拯救生命,恐怕却难以用32小时的连续奋战来拯救他们被妖魔化的职业形象。因为医生的职业形象,未必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

  医生的职业形象,反映的是公众对于他们的看法。但公众的看法,可能是分裂而不是统一的;可能是易变而不是持久的。一组32小时拯救生命的照片,可能让一些网友热泪盈眶,却未必能让那些根深蒂固抱有成见的网友改变看法。当很多网友看到连续奋战的医生累得瘫倒在地时,的确会感动不已;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在看到红包黑幕、医患事故之类新闻时,又义愤填膺,殃及整个医生群体形象。以点带面,以个体代整体,正是医生群体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原因,又怎么能幻想用同样的方法来拯救医生形象?

  从根本上讲,医生的职业形象,是他们行业形象的呈现。医疗行业乱象丛生,正是医生职业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根源。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未必分得清,可能也不需要分清医生和医院、医生和行业、医生和医疗体制的关系。患者走进医院,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医护人员,而不是背后的行业和体制。比如,看病难、看病贵,是医院之弊端,是医疗行业之沉疴,是医疗体制之恶果,这些弊病恶果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患者和公众,还有身在其中的广大医护人员。也就是说,医生的职业形象被妖魔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背了黑锅。医院和医疗行业的暴利,医护人员可能只是喝汤,连肉都吃不上,却需要成为整个行业的“形象代言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拯救医生被妖魔化的职业形象,就需要通过医疗改革,来改变整个行业的形象,而不是以相反的逻辑,仅仅让医生用个体努力来扭转乾坤。

  还需要指出,医生的职业具有救死扶伤的特点,因此被赋予了更高的道德期待。但是白衣天使毕竟也是人做的,我们不能将这样的道德期待仅仅建立在无私奉献的基础上。

  32小时的连续奋战,似乎体现了这样的牺牲精神,但只有牺牲精神,如何能行之久远?医生也是一种职业,需要获得合理报酬和相应的社会地位。通过改革理顺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恐怕才是重塑医生职业道德的根本之途。(付克友)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