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把申遗当成突击性考试

2014年06月25日 15:4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6月2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届大会宣布,由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四部分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4日《贵阳晚报》)

  经过多年的努力,闯过五道“关口”,“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可喜可贺。

  然而,我们不能沉湎于喜悦之中,不能再陷入有些地方曾经陷入的误区——其一,把申遗当成突击性考试,在申遗的过程中,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恪守严苛的标准,对项目进行保护,使项目达到一个极佳的状态。在申遗成功后,便认为考试通过、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可以松口气了,便躺在申遗“考试成绩”上睡大觉,便降低了保护的级别,便减少了保护责任的付出;其二,把世界遗产名号当成旅游开发的“驰名商标”,当成摇钱树,导致对世界遗产过度开发利用,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后,游客数量猛增,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和文物见光过度,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申遗成功的短短几十年间,莫高窟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上世纪末湖南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短短几年间景区内冒出宾馆、饭店、棚点等违规建筑达30余万平方米。被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后,景区为“摘牌”将这些建筑物全部拆除,花费高达10亿元人民币,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缔约国应尽的责任。世界遗产所在的国家,更是不能抛弃“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的责任。申遗成功不是保护的终点,而是保护的起点,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我们应该始终处于赶考的状态中,用更严格的标准来保护申遗成功的项目。

  当然,世界遗产并不排斥旅游开发以及其它开发利用行为,但一定要摆正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掌握好开发的尺度,守住开发的底线,别让以保护为名的申遗成为破坏的开始。(李英锋)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