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京报:岂可为息访而让访民当“信访主任”

2014年06月26日 08:4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为了息访而“招安”访民,为解决问题的初衷挺好,但若不走法治路径处理问题,注定解决不了问题。

  据新京报报道,5年前,李华成是个“偏执”上访户;从2013年10月到今年1月,他接受信访局的“聘用”坐在办公室里,成了信访调解室的“李主任”;而如今他又站在接待大厅接待窗口前,重新做回了访民……成都市民李华成的个人际遇被媒体聚焦。

  从一个访民变成被信访局“聘用”的信访调解室“主任”,几个月后,又放弃这份“权力”重新做回了访民,农民李华成的两次身份逆转,堪称奇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戏剧人生?归根结底,在于当地仍未能用法治化手段解决李华成的信访诉求。

  这样的“权力赏赐”,没有将问题纳入到法治框架下解决,也亵渎了信访,把权力当成议价的筹码,闹出了巨大的笑话。

  访民李华成能够变成“李主任”,这样的“升迁”,不是因为他有上访经验,可以用其“独到”的经验来化解矛盾。而是因为他的上访行为,让当地政府部门付出了巨大代价,从地方形象到维稳经费都“让区里很头疼”。于是,才通过这种“招安”的手段,既降低成本,又能将他变成棋子工具,达到暂时不出事的效果。

  应看到,在当下,一些敷衍愚弄访民的权力做派,极易被识破。“其实我是弼马温”,当李华成意识到自己头上被戴着的那顶“官帽”的真正分量,自然也就会回归访民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矛盾的雪球还会越滚越大,由此,才让上访成为公共治理的不堪之重。

  这种信访部门与访民博弈的过程,就是当前解决社会矛盾方法的一种现实写照。现在,一些地方处理社会矛盾,总是掉进“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晚解决”的思维怪圈,而简单以行政手段来解决这种矛盾,看似容易提高效率,可以暂时应对民众情绪和舆论压力,但也会透支公信,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更大的困境。

  把解决上访问题扭回到法律框架下,这才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李华成受聘信访调解室“主任”后,职责就是“给访民普法、讲道理;劝说访民尽量走司法程序;向访民传达信访局工作难做的苦衷”。但轮到他走司法程序时,却被告知“还是适合上访”。这也道出了某种“不信法”的息访模式的困境。而若远离了法治路径,不将访民诉求纳入法律框架下,而是把权力作为赏赐的工具,最终传递不出什么公平正义。单士兵(媒体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