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期待医师道德准则落实

2014年06月27日 11:02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医师协会25日下午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准则》共有40条,包括基本准则、医师与患者、医师与同行、医师与社会、医师与企业5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6月26日《扬子晚报》)

  应该说,公众对于《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的发布还是怀有较高期待的,作为对国内医护人员进行道德引导、职业规范的行业准则,即便它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可能作用不大,但是对于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推动医患和谐,势必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道德引导和职业规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医护人员与外界的关系,尤其是医患之间。所以《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但在我看来,要想让《准则》发挥它的现实作用,需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医患双方如何理解和做好“患者至上”;二是要围绕“准则”建立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评判标准,加强其对医务工作者的约束力和引导作用。

  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患者至上”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在诊疗过程中,顾及患者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避免一些伤害患者感情和利益的做法。而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也应该秉持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患者至上”,因为对于具体的治疗,医生才是权威,患者需要对医护人员多些尊重与理解,少些猜忌与苛责。医师遵守“准则”,患者尊重医师,这样医患之间才能谈得上和谐。

  再说“道德准则”的落实问题。如果“道德准则”仅仅止于喊喊口号,那必然会流于形式。所以医疗机构要围绕《准则》制定实施细则,将《准则》与行业管理结合起来,纳入到执业医师培训内容、职业考核、医生评价与评定,同时将《准则》加以量化融入医护人员的日常考核中,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其约束力和引导作用。(苑广阔)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