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谨防“数据独裁”而造成决策失误

2014年06月30日 09:2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20日,南方日报越洋电话专访《大数据》作者涂子沛并刊发《南海数据统筹局〈大数据〉作者怎么看?》一文,引起强烈关注,并迅速成为微信朋友圈热门转载文章。涂子沛本人也加入转载行列,并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为南海数据统筹局“点赞”。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时代,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也因此,徐子沛在相关访谈中讲到,“未来的决策,一定是数据推动的决策。无数据,不决策”。

  应该讲,依靠数据进行决策在公共管理中并非新鲜事物。尽管黄仁宇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指出,缺乏与帝国发展相匹配的“数目字管理”是导致明朝帝国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也有各种“数字管理”应用,比如古代各种税负均是依赖于人口和土地的统计数量而进行征收的,政府对全国的田册和人口册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物被数据化,决策者和商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得到更多的数据。但如果仅仅依靠数据就能成功决策和管理的话,历史也就没有那么多让人唏嘘的“杯具”上演。因为,依赖数据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数据必须真实而可靠。这种真实而可靠的数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手的采集方式。

  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有很多,但这里提两点最常见的因素。其一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管理者对数据的热忱,往往会导致下级为了完成命令或者寻求晋升空间,更倾向于汇报上级所希望听到的数据,结果导致决策失误。

  对于偏信数据所造成的恶果,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一书中就有过深刻的描述,政府仅仅依靠地图来确定社区重建,却完全不知道其中民众的生活状态;政府使用大量的农收数据来决定采取集体农庄的方式,却完全不懂农业。这些都是因为对量化和数据的盲目崇拜而陷人民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案例。

  这种现象在国内政府管理中已经屡见不鲜,比如大跃进时期的虚报产量,导致全国性灾难。又如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各种规划机构仅仅依靠各种图纸数据就开始天马行空构思美好的未来,结果可想而知,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其二是过程偏见。在小数据时代,人类依靠随机采样来获得对整体的预测。但在现实之中,采样的随机性非常困难,一旦采用过程中存在任何偏见,分析结果就会相去甚远。比如最常见的是我们各种网络调查结果,一旦调查方决定用这种方式来采样,其样本就已经排除了那些不上网或少上网的人群,最终的结果也无法正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络调查结果一公布,公众就会觉得不可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紧跟时代进步,政府对大数据的应用越发重视。但从上述案例就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一项决策万不能没有数据支撑,但仅仅依靠数据支撑来做决策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点,《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书中已经鲜明指出,与带来隐私与自由的新威胁相比,大数据还加剧了一个旧威胁:过于依赖数据,而数据远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可靠。“数据独裁”是让数据主宰一切的一个重大隐忧,必须杜绝对数据的过分依赖,防止重蹈“伊卡洛斯”的覆辙,他就是因为过分相信自己的飞行技术,最终误用了数据而跌入海中丧生。(张和鸿)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