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时代文学需要“在场”

2014年06月30日 14:06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在海口参加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奖活动中,有文艺评论家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任何文学创作,不仅仅是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在商业文学和官方文学两种体制的夹击下,文人缺少了他的坚守”,大时代下,文学创作者一定要坚守“在场”,以及批判精神的“在场”。(6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在场主义”创立于2008年,是由散文家周闻道为首发起的中国当代第一个散文写作流派,在场主义散文倡导无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

  “在场主义散文奖”于2010年设立,面向整个华语散文写作,被誉为“华语散文民间第一大奖”,在评选总原则上,这个奖以散文性和“在场”精神为评判作品价值尺度,坚持民间性、独立性、文学性和权威性。在前四届评选中,林贤治、齐邦媛、高尔泰、金雁等著名作家曾获得此奖。今年,1976年出身的年轻作家许知远的《时代的稻草人》获得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尽管这仅仅是一个民间举办的散文评选,但是,散文作为文学表现的重要的一支,特别是这个散文奖所提倡的这种“在场主义”、作家应该坚守“在场”精神,却是鲜明地反映了文学的本质,体现了文学的精神的。那么,文学的“在场”精神应该怎样体现?作家的“在场”精神应该怎样体现?“在场”精神就是作家以在场的姿态切进当下,坚持人性,勇于担当。“在场主义就是作家在创作时必须坚守灵魂在历史的现场,价值观念在场,以及思想的批判性在场。”它体现的应是作为作家的主体全面介入的状态,即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对当下现实的介入,对心灵、对精神的介入,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

  文学的“在场主义”,强调作家的“在场”精神,就是面对、承担和坚持,是不推卸责任,这应该成为文学写作者的自觉意识、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在场散文奖”的作品,应该展示个人以及民族在繁杂、艰难、虚妄的生活中的深入思考和声息,揭示被有意或无意遮蔽的社会真相,关注底层社会的种种苦难的生存困境……所以,作家的“在场”、文学的“在场”,就是去除那些自称为真理的谎言,去除那些对作家心灵的遮蔽、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遮蔽、对当下现实的“真实”与“真相”的遮蔽,使文学之笔直接进入事物内部,与世界的原初生活状态接触,并通过本真语言呈现出来。

  可以说,“在场主义”“在场主义散文奖”,已经在散文创作界、文学界,产生一定文学影响力。对我们的包括散文的文学写作而言,“在场主义”所倡导的文学精神,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文学需要介入现实。这是文学的本质规律。文学的写作属性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形式的社会实践。所以,介入社会、介入现实,是文学的最主要的使命。作为作家,是社会的一员,忽略生活里的社会问题,根本不可能。作家有义务介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作家不能把它作为文学口号,而应真正变成文学行为。社会现实、社会政治,是与人类最有深切关系的事务,对现实事务是否有热情、有参与的勇气,影响着文学的成败。

  今天,我们应该在文学中、在作家中,提倡坚守“在场主义”的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学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认识,重视文学“在场”、介入的价值、作用和力量,更证实了“在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学精神。这正像在场主义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对“在场主义”的阐释,在场主义呼唤的是一种文学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冲击对文化的冲击较大。在一段时期,一些人对文学的‘价值’不认可。所以我们提倡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写作者尊严,推动文学价值的回归”。

  文学的“在场”,让我们坚信文学的信念。文学需要信仰、需要信念。世上为文学写作的目的可谓多种多样,没有文学的信仰,或许能够沽名钓誉于一时;但惟有对文学的坚定信念,才是文学的持久动力和理想,才能使文学生命力和影响力长久深远,才能为世人所公认。(杜浩)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