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学批评挡住“饭局攻势”了吗?

2014年07月02日 08:4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柳忠秧“每天晚上8点钟必须准时开始”的饭局,是文艺批评圈子化的一个表征,它也让人质疑:文学批评的公允成分还有多少?

  时隔多日,“诗人”柳忠秧再次闯入公众视野,不过这次得在“诗人”之前加一个“饭局”。据《南都周刊》报道,柳忠秧对于饭局似乎情有独钟,而且“每天晚上8点钟必须准时开始”。“盛宴”上,各色宾客都有。

  诗人好饭局,自古有之,这样一个志趣相投的场合,想必文学永远是主题。在柳忠秧的饭局中,也确有他“谈论文学”及抱负之类的,但说到底,其饭局不是什么文学研讨会,而更像是“联欢会”,多的时候,他一晚赶好几个局。在饭局上,他会提及跟某某交情不浅,“几乎客人的所有难处他都能解决”。

  当然,对这样的饭局我们不必吹毛求疵,正常的饭局也不过如此。可在这饭局过后,又会有多少人和柳忠秧攀上交情,在文坛道路上助他一臂之力,却不得而知。我们所说的“助他一臂之力”,并不是简单的文学上的交流、提携,而是有没有在文学评奖过程中给他“帮忙”;在文学批评领域,又是否能基于文学本位给他客观中肯的评价。

  从目前来看,这恐怕存疑。作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樊星,对柳忠秧《岭南歌》的评价为“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即便是作为数得来的名家或已故的大家,都难享受这种溢美之词,柳忠秧何以能获得这般盛誉?

  这还算是正常的文学批评吗?至少就常人看来,这更像是失去职业操守的吹捧,它已超出中肯的范畴。这也让人质疑:当饭桌上一伙人在拉着关系,文学也变得江湖化,其文学批评还能超然于“关系”之外吗?若严肃的文学批评变成基于“私交”程度的恭维,那“贵圈”节操何在?……这些质疑不是多余的,实质上当有人去质疑柳的作品质地时,柳和他的伙伴们就给他人扣一顶“不懂文学、不懂诗歌”的帽子予以反击。其语出同声的狭隘,可见一斑。

  而这,正是当前文艺批评令人悲哀之处——圈子化。柳忠秧式的饭局,不过是圈子化一个显性的标志。报道中提及,柳忠秧一来北京,就要组饭局,动辄召唤一堆人。大家以文学名义行吃喝玩乐、相互吹捧之实。而另一种圈子化便是动辄开研讨会。像柳忠秧都是自己办研讨会,参加的人还会有红包拿,邀请大腕来“捧场”。真想问问,他的作品研讨价值在哪儿,还举办好几次?为啥会有那么多人去,且还不乏业界大腕?

  文学批评不应该是舌尖上的盛宴,理应是严肃的,甚至带些火药味。但在柳忠秧式饭局的攻势下,文学的分量还剩多少,文学批评的严肃公允成分还有多少?多少人又沦陷在了他的饭局中?……我想,在他们觥筹交错中,杯子碰到一起,恐怕不乏文学破碎的声音吧。(媒体人 王小异)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