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抚顺战犯管理所见闻:惩其罪 救其人

2014年07月09日 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抚顺7月9日电 题:“惩其罪,救其人”——抚顺战犯管理所见闻

  中新社记者 司晓帅

  在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的高尔山下,一座灰色矮层建筑格外庄严肃穆。60多年前,982名侵华日军战犯曾于此被关押和改造;现如今,这里已建成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用以教育、警示后人。

  灰色的墙体、红褐色的檐柱,记者9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看到,这里仍保持着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风格。1936年,日本侵略者为镇压中国抗日志士修建了这座监狱,史称“抚顺典狱”;未想十几年后,他们竟住进了这所自己亲手建造的牢房。

  进入展厅,透过“改造日本战犯历史陈列”展区内泛黄的图片和当年的实物,60多年前,日本战犯在这里接受改造的场景依稀再现。

  “日本战犯初到这里时,是拒不认罪。他们认为,进入战犯管理所就意味着死路一条,所以态度很恶劣。”今已年过八旬的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护士长赵毓英说,可是这些战犯没有想到,新中国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已不再是日伪时期的“抚顺典狱”了。

  记者看到,在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管理所旧址内,除了关押战犯的监房,还有图书馆、运动场、露天舞台等配套设施,而大厅墙壁上“恨其罪,不恨其人;惩其罪,救其人”的字样仍清晰可见。

  “为了接收这批战犯,当时在中央指示下,所里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缮。给监房安暖气,扩大窗口,新建图书馆、礼堂、文化室、医院、浴池,甚至是运动场和供犯人们娱乐的俱乐部,这些都让日本战犯始料未及。”赵毓英说。

  除了改造环境外,战犯管理所的人道相待、用事实说话,则是让日本战犯“顽石点头”的真正原因。

  据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馆长张继承介绍,战犯被收押后不久,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十分困难,但在改造日本战犯方面却花费了不少资金。“战犯们吃的是大米白面,而管教人员吃的却是窝头咸菜。此外,管理所还给他们定期体检、镶牙、配眼镜、安装假肢。”

  慢慢地,日本战犯由拒不认罪到真诚认罪,由抵制改造到自觉接受改造。经过改造和审判,在抚顺服刑的日本战犯于1964年全部被释放回国。

  “这些战犯归国后,大多数成为了中日友好的推动者和捍卫者。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民以博大的胸怀和人性的力量,将他们从‘鬼’变成了人。”张继承说。

  在战犯管理所监区的广场上,一座3米高的“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甚是醒目。这是在此接受改造的日本战犯回国后,共同发起捐建的碑。

  该碑于1988年10月20日落成,刻有中日两国文字。碑文写道:我们在参加长达15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战败后,被关押在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在那里受到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恨罪不恨人的革命人道主义待遇,开始恢复人的良心。没想到根据宽大政策,一名也没有处死刑全部释放回国。正当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原貌之际,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为和平和日中友好的誓言。

  公开资料显示,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抚顺战犯管理所共接待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万名观众,其中日本观众3万多人,更有近300名日本战犯到此重访、谢罪。(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