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可小觑企业诚信缺失对经济的影响

2014年07月10日 10: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近日指出,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中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元,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企业诚信缺失如何影响经济?首先,企业的经营是合作的“游戏”,合作必须依赖多方遵守共同认可的契约或规则才能协调各方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完成单方无法完成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有一方不遵守合同,那么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一项统计,在我国市场上发生的交易中,约有30%的交易是以合同形式进行的。近年来,每年产生的经济合同约在40亿份左右,只有一半能够按规定履行,全国每年因逃债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

  其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遭到破坏,资源不能在规范、公平的竞争条件下流向具有经营优势、正当经营的企业,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不能得到优化重组,资源浪费,效率不能提高。不守信的企业行为损害社会利益和其他企业的合法利益,受损的经营者和即将进入的经营者无法看到正当经营的良好预期,就会退出“游戏”,减少投资,经济发展停滞。失信行为还会引发消费者或客户丧失信心,不敢花钱,或以不购买的方式报复,导致市场萎缩。企业商誉破坏会连带行业和地区的经济信用受损、失去市场。比如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对部分私营企业的信用缺乏信心。

  由此可见,企业失信于国于民于企业皆有百害。相关部门测算出6000亿元的经济损失,但企业失信的恶劣影响远不止经济领域,还会造成社会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

  企业失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吗?并非如此,相反,恰恰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发育尚未完全造成了企业失信高企的现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信用基础相当薄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稀缺资源都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在所属企业强制性配置,企业和个人都是靠政府信用支撑的,没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可言。但是,进入市场经济后,政企分开,企业不能直接借用政府信用,其间产生信用空缺。在转型期,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法律制度在我国没有充分发育,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采取的是渐进方式,过程缓慢,这样就被一些人和企业钻了两种体制转换中的空隙。

  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彻底是造成企业失信的另一重要原因。总的说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参差不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这就为企业失信行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关系明晰,就能激励人们的守信行为。产权的边界明确,交易的界区就清晰,交易主体的收益预期就明确,交易者就难以采取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其选择诚信行为就有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诚信的基础在于产权。如果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就不能形成持续诚信的基础。如果只有抽象的“人人有责,人人负责”而找不到为企业失信付出代价的具体责任承担者,那只能是无济于事的空谈。比如,国企对银行欠债,国企之间的“三角债”,明明是失信行为,却没有人受到惩戒。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各界共识。据清华大学发布的《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指出,与没有征信系统相比,征信系统在2012年拉动了我国约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今年6月份,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国家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的发布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果按照《纲要》顺利推进,我国的企业信用水平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就会有比较大的改善。(南方日报)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