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规范汽修行业要立足“常态化”

2014年07月10日 11: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连日来,包括本报在内的深圳报业集团各家媒体推出重磅报道,揭露重重迷雾下的汽修行业黑幕,倾听众多车主愤怒而无奈的吐槽,表达对这一行业的深深忧虑。报道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涟漪所及,行业主管、市交通部门应声而起,紧急召集全市维修行业协会及代表企业,宣布从即日起启动汽修行业服务质量月活动,交通部门同时展开专项检查,并拟建立“黑名单”制度限制违规经营。

  市交通部门的积极姿态值得赞赏。相信随着全市性整治行动的渐次展开,以及监管机制的发力,以往过于泛滥的汽修乱象,将得以全面清理,那些被愤怒与无奈情绪笼罩的车主,也将感受到来自政府的政策善意。

  而藉此契机,汽修行业也将获得一次涅槃重生的机遇。毕竟,汽修行业的健康、有序、法治化发展,符合全市千万人民的意愿,也符合全市汽修行业3288个市场主体、8万多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

  不过,有必要提醒的是,有关部门规范汽修行业的努力,不应该止于阶段性、集中式的整治行动,特别是要避免出现行动来了疾风骤雨,行动过去波澜不惊的情形。

  其一,汽修行业企业众多,人员参差不齐,点多面广,加之标准不一甚至标准缺失,往往会出现执法力量难以全覆盖,且整治成果不易巩固,容易反弹的情形。一旦短时间内集聚起来的政策高压消失,很容易故态复萌,回到以前的老样子,甚至还有可能变本加厉,呈现出某种公众不愿意看到的事后反弹。

  其二,以往长期存在的不当获利,或者干脆就是不法暴利,也有着顽强的惯性驱动力。这种痼疾可能会在短期的舆论震慑、外力打击下有所收敛,但很难完全祛除。而一旦无法完全去根,难保不会事后继续肆虐。这既是市场劣化的原因所在,也是“路径依赖”使然。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有必要保持常态化的约束态势,立足长远,持久发力,根治顽疾。一方面,当下启动的整治行动要从严惩治,强化问责,对那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典型企业,施以重拳,以儆效尤,同时,在规范行动中注意及时总结,做到边检查、边总结,逐步摸索相关规律,从而形成一整套相对严密、符合市场实际的标准和规范。

  另一方面,必须依法行事,从一开始的政策设定就要考虑制度化、常态化。坚持长期治理、持之以恒地约束,既要打击具体的违规违法行为,更要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切实推进公开透明。目前市交通部门拟建立的“黑名单”制度,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要依靠常态化制度确保监管到位,从而实现长治久安,为民众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也是深圳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一个正常的市场秩序,不仅要为市场主体松绑,放宽市场准入,也要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惟其如此,方才有可能实现既繁荣市场也规范市场的既定目标,收取全功,服务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