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领导的杯子”为何广受关注

2014年07月10日 11:30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参加某会议,与主办方一样始料不及的是,会议引发关注的重点,似乎并非会议的内容,而是主席台上领导几十年不变自带各式各样喝水杯参会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参会者,统一使用会议提供的一次性节能纸杯喝水”。以前那种会前秘书或工作人员“万众瞩目”上台,从包里掏出水杯给领导摆上,会后又“比领导还忙的”收走,又是松盖子、探水温,又是单独泡茶叶,荡然无存。久违了,难得清爽有序的会场风气。“杯子到哪里去了?”一位领导说了大白话,“不就是喝口水吗,用啥杯子不一样,非得自己带。这下好了,杯子不见了,与群众的心反而贴得更紧了。”外出喝水自带杯子、吃饭自带筷子、住宿自带洗漱用品等等,在国外是“节能环保的美德”,在我国也正越来越被更多人所接受并践行。按理说,领导开会、下基层、出差自带喝水杯子是好事,应该大力提倡,又节约,又环保,可“领导的杯子”为何广受关注、屡遭热议,成为诟病?

  首先,这杯子可不是谁都可以带、谁都能端的。下级参加上级会议,你把杯子往面前一放,别人会说你“不尊重领导”。不仅如此,乱带杯子还可能“遭实祸”。前几年,西部一地级市召开现场会,一干部因不注意场合在领导注视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杯子喝了几口水,被批“不成熟”,不久就被“下放去锻炼了”。谁“杯不离手”?瞟眼一看,官越大越注重这个不起眼的、必须的“生活细节”。其次,大家并不一定真的反对领导自带杯子喝水,反感的是“特权思想作祟”。喝水就喝水吧,你自己不端杯子,偏偏要随行人员走到哪里端到哪里,这又何必呢?尽管只是一个“杯子”,但在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官员言行关注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领导一个不谨慎的动作,原本的一条小溪,就可能在群众心中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大河”。第三,其实“杯子本无错”,错的可能也是那些“帮助端杯子的人”。谁在帮助端杯子?就是那些“领导开会我提包、领导未行我探路、领导落座我挪椅、领导喝水我递杯”的身边工作人员。

  天冷之时,给领导递杯热茶,在情理之中。工作人员协助领导工作,也是职责所在。但一些工作人员把这变成了毫无原则和人格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甚至故意搞成强化领导身份的官场作秀和工作“潜规则”,就“变味”了。早不来晚不来,会议即将开始,“众秘”一窝蜂地拥上台去精心给领导摆杯子、放本子,惊扰四座,岂不煞风景;领导正在访贫问苦,你递上杯子说“领导渴了喝口水”,谁都会斜眼看你。工作人员的形象,并不一定代表领导的形象。但这种不合时宜的“关心”,事实上是在帮倒忙,干蠢事。

  也许有人会问,拿“杯子”做文章,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恰恰相反,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些小事,认识党员干部的。不从小事抓起,我们会越来越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忘乎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领导唯有放下自己的“杯子”,才会拿起群众的筷子,进百家门、吃百家饭、查百家苦,改造自己,造福人民。(四川日报)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