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巢湖一明末古祠堂沦为废弃打谷场 杂草丛生

2014年07月22日 16:05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巢湖市烔炀镇曙光村,有一座建于明末清初,拥有皖南徽派建筑风格的古祠堂。这个承载了四个村落数百名村民寄望的许氏宗祠,在近年沦落成一个私人老板的打谷场。院内堆积了大量的废旧机器,院中数十米高的古树也被砍伐成段扔弃在正堂。今年4月,这所百年祠堂开始出现坍塌,这让村民焦心不已。对此,曙光村村委会村支书刘圣发表示已在去年向上级提及了修缮申请但始终未接到回复。

  探访 百年祠堂侧门摇摇欲坠

  今年46岁的许寿发,因腿脚不便一直居住烔炀镇曙光村内,这所代表许家的古宗祠就坐落在他家对面。每当无事可做时,许寿发都会到废弃的祠堂内转转。今年四月,一次暴雨后许寿发发现祠堂多处出现了坍塌的迹象,这种迹象在之前数十年从未出现。

  7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巢湖市烔炀镇曙光村,找到了这座历经百年却首次坍塌的古祠堂。由于长时间废弃无人看管,祠堂的侧门已经摇摇欲坠,随意一碰就会发出“咯吱”的声响。走进古祠堂,祠堂的布局依然清晰可见,中间的天井部位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

  “你看,今年坍塌了两处,以后遇见恶劣天气可能会更严重。”拄着拐杖的许寿发将记者引到主堂的檐下,他所指的屋顶位置已经开了一个直径约四十厘米的椭圆形漏洞,漏洞下的地板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瓦片。瓦片两面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花纹,只不过风吹日晒长满了浅绿色的青苔。更让许寿发揪心的是,祠堂一角的柱子出现了深浅不一的裂纹,“一旦柱子断裂,祠堂基本就完蛋了”。

  讲述

  祠堂曾一度沦为打谷场

  经过探访,记者发现这所祠堂的前门已经被封死,门外二米多高的野草甚至挡住了牌匾。在祠堂前厅的角落,散放了一台铁锈斑斑的打谷机器。许寿发告诉记者,不知道为什么,祠堂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让给外地商人作为打谷场。虽然打谷场已经倒闭多年,但一些机器依然没有被拿走。“每到春季,祠堂里面就会引来许多小麻雀。”堆放在角落的稻谷袋被麻雀啄出了大大小小的洞,长满绿苔的地面上散落了不少稻谷壳。为了堆放货物,当时的看管人还在正堂放置牌位的位置砌了一个围栏,这些设备在打谷场倒闭之后完整地遗留了下来。

  正堂的角落里,堆放着成捆的古树树干。“祠堂门口原来长了一棵特别高的树,后来就被人砍了,但树干却没有被拿走。”在许寿发的记忆里,这棵古树由于高达数十米,被村民称之为“风头树”。虽然树干结实粗壮,但一直堆放在祠堂内无人挪用。用许寿发的话来说,“随便乱用‘风头树’,家里会倒大霉的”。

  一座祠堂藏着两处传说

  这座古祠堂具有皖南徽派建筑元素,拥有雕花的房檐和扣着钢板的支柱。从祠堂的房梁翘脚、柱子及门栏上可以看出,其建筑形式和当地的其他祠堂、屋舍建筑形态完全不一样。地处江北的巢湖市为何出现一座徽派建筑祠堂?曙光村村民之间都流传着一个说法:自己的祖上是从皖南徽州地区迁徙而来。“听村里的老人说,最早的祖先是来自徽州的卖货郎,他四处卖货居无定所,最后决定由肩上的扁担决定自己的去处。扁担断在哪里,就在哪里安家,最后扁担在这个地方断掉了。”

  荒废多年的祠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曾一度被提议拆除,但拆除计划因为突发事件而被搁置。年过五旬的洪大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从外乡嫁到曙光村。据她回忆,为了是否拆除祠堂一事,村里干部曾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时,突然从屋顶掉下来一块木板,红色木板不偏不倚地砸在讨论桌上,“至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过拆除一事,大家都觉得是祖先在警示我们。”

  呼吁

  修缮还是需要有人牵头

  虽然祠堂已经落败不堪,但逢年过节村民都会到这里转一转。八十年代,曙光村附近没有小学,祠堂就被改造成一个学堂,许寿发这一辈的村民都是在这里完成学业。虽然事情过去多年,但他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学堂教室的布置。“看着现在祠堂的样子,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修缮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有人牵头。”许寿发告诉记者,虽然多次提议修缮祠堂保存祖先记忆,可修缮所需的条件根本不是个体能承受的。百年祠堂是否属于文物从而得到保护?记者就这一问题联系咨询了巢湖市文化管理所所长刘小刚。经查阅资料后,刘所长表示该祠堂并不属于文物,而属于宗族祠堂。“根据相关文物管理条例,文物的管理责任由产权而定。对于宗族祠堂,任何修缮的工作应由族内承担而非国家管理。”

  记者联系上曙光村村支书刘圣发。他表示去年就已经向镇文化站提交了修葺的申请,但目前未得到批复。“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对祠堂进行暂时地防护。”(孙传辉 司婷婷 本报记者 乐天茵子/文 高勇/图)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