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台风“威马逊”给我们上的一课

2014年07月23日 09:05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登陆之时,因为马航坠机事件突发带来的震惊,未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一些人的高度关注。直到“三伏天送棉被”和“发霉面包给灾民”成为焦点话题,海南的灾情才全面升温,让人们了解到这场肆虐的风暴是如何超出了我们对台风的想象,如何重创了我们心中的度假胜地。

  作为41年来登陆华南的最强台风,“威马逊”到来之前虽有多次预警,但从官方到民间,似乎并没有做好最佳的防御准备,一些单位甚至没有安排员工提前下班回家避险。台风过境之后,超乎想象的受损情况也让有关方面猝不及防,受灾三天后多地仍是停电停水。被拍上了岸的巨轮、夷为平地的田野、满街倒伏的树木、几成废墟的家园……“威马逊”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永远要敬畏自然,永远不要对大自然的力量掉以轻心。

  风暴过后,蓝天白云迅速再现,救灾与重建却要面对满地狼藉。灾后的应急保障和综合协调是一项非常繁复庞大的系统工作,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的行动力与执行力,在最短时间内能调集的人力物力财力,毋庸置疑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在不断进步的,这在一次次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得到过有力证明。但是,我们做得已经足够好了吗?

  三伏天的棉被,面包上的霉菌,其实就是一扇窗口。它让我们看到让大家引以为傲的中国式救灾,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精确化、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传统意识中,让灾民有衣穿有饭吃,他们就该心满意足,至于衣物合不合需求,食物能不能下咽,是次要考虑的问题。正是这种缺失,导致了霉变食品经过了层层程序被运往灾区。两起事件先后发生后,红十字会和民政部官员及时作了释疑和道歉。因为在这时人们不管是指出问题,还是“吹毛求疵”,都显示其关切灾区的正当性,是对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惟有以更加积极坦然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手段,来赢得舆论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

  城市化高速发展,突发性灾难造成的危害也更加集中与突出。救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责任人,就算不是人命关天,也关系到灾民是否能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几口热饭热菜,孩子有没有奶粉有没有尿布,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栖身之所……中国的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在汶川地震后取得了极大进步,但在一些运转环节仍然偏弱,其中最敏感也最饱受诟病的,就是对救灾物资的监管。我们其实不缺人,不缺物,不缺钱,不缺爱,每次灾难之后,无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如何让爱心去往该去的地方,让热情不至于变成渐渐心寒和袖手旁观,不仅是慈善组织和民政部门的责任,更是整个政府、整个社会的责任。一床棉被该不该送,一个面包有没有霉,在整个救灾的客观大环境中也许算不上什么,但让人们深深担忧的,是其背后会不会有更多的敷衍塞责玩忽职守,会不会有更大的暗箱和猫腻。直面这些忧虑并以更为积极更为完善的行动来作答,是国家在救灾行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

  “威马逊”走了,强台风留下的痕迹还在。从每一场灾难中获取新的教训与新的进步,亦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能不断向前的动力之一。评论员 付勤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