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地奢侈型耗水现象透视:越缺水越要跻身“浴都”?

2014年07月25日 10: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就在一些严重缺水城市不停“喊渴”之时,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豪华洗浴中心却频频亮相。记者近日在石家庄、银川、呼和浩特、太原、合肥等地采访发现,当地洗浴中心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私采”地下水十分猖獗,水资源浪费惊人。

  越是极度缺水,越是发展高耗水洗浴中心

  在一些市民眼中,石家庄有一个新别称——“浴都”。一到晚上,一些洗浴中心灯火通明,像宫殿一样辉煌气派。新建的洗浴中心在宣传上也很大胆:“华北最大”“省会最豪华”等广告词被一用再用。目前洗浴中心已经由30个发展到200多个。一些豪华洗浴中心投资都在四五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

  据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统计,规模大一点的洗浴中心每年用水在6万立方米以上,小点的也得1万至2万立方米,即使以平均每家年耗水量3万立方米计算,一年的耗水总量也极为惊人。

  与洗浴业红红火火迅猛发展构成鲜明反差的,是石家庄的缺水之痛:石家庄是河北缺水“重灾区”。相关资料显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是228.9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省洗浴企业300多家,年营业收入3亿多元,规模较大洗浴中心主要集中在合肥等市。而合肥是中部缺水地区,按照水务部门测算,到2020年合肥缺水将达8.11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同样在缺水城市山西太原,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洗浴中心约300家。而在2003年之前,这一数字仅为74户。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洗浴中心约有90家,每家月均耗水量在400吨左右。其中,最大的一家洗浴中心月耗水量约5000吨,相当于1136户家庭的月耗水量。

  “私采”地下水猖獗,只为逃避高水价

  记者调研了解到,为了引导洗浴等特种行业减少水资源浪费,各地通过提高用水价格加以控制。然而,一些洗浴中心靠私采地下水规避价格杠杆。

  宁夏银川市地处西部内陆干旱少雨地区,当地政策将包括洗浴行业在内的特种行业用水价格进行调整:定额内由5.3元/立方米调为18元/立方米,超定额由8.5元/立方米调为28元/立方米。

  据银川中铁水务集团办公室主任郑薇透露,由于特种行业水价较高,洗浴中心从城市供水管网购买自来水只是很小一部分,每家洗浴中心一年几万吨的定额用水量还不够实际用水量的零头,他们多数是通过私自打井或是直接从热电企业低价买热水。私自打井是被禁止的,洗浴中心就偷偷在城郊打井。

  去年以来,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重点对洗浴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检查,希望能够掌握出大致洗浴行业用水量,但是却陷入“尴尬”:洗浴企业都以“动态性经营,用水量不好核算”为由拒绝透露真实用水量,特种行业的高水价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在山西太原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洗浴中心约300家,而自来水公司公布的数字是100多家。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果说有一些洗浴场所不用自来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水源来自城乡接合部的自备水井。

  目前石家庄市区在外来调水无法解渴的情况下,超采地下水成常态,每年超采地下水至少1亿立方米。大量超采的地下水,一部分还被奢侈地“洗了澡”。

  拧紧水龙头 立足资源发展产业

  “洗浴休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要立足资源发展产业,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严格控制审批严重缺水城市上马此类项目。”不少专家提出,膨胀的洗浴业,大量超采地下水,已经使一些地方形成惊人的大漏斗。

  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俊岭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北开始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50多亿立方米,已累计超采1500亿立方米,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负责人任丽蓉说,要加大执法覆盖范围,严厉打击擅自打井取水行为,并将城市郊区作为检查执法重点区域。堵住政策漏洞,对企业间的水交易行为进行界定。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合力打击违规水交易行为。

  专家表示,掌握洗浴行业真实用水量,需要建立协作机制强化对洗浴行业整个涉水链条的监管,进而才能出台有针对性的节水措施引导其科学合理用水。探索使用中水的定价机制。应加大管网改造和再生水管网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节能环保型沐浴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记者张涛、赵倩、邓华)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