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肉禽市场“三鸡演义”未尝不好

2014年07月25日 15:2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生鲜鸡在广州推行试点两个月了,有媒体回访越秀区的市场,结果是颇为沮丧的。唯一没有令人感到铩羽的,是生鲜鸡还在市场上卖,没有绝迹。但尴尬的是,市场中同样并存着毛鸡,且现宰的光鸡,也混迹在生鲜鸡中同台叫价。不知能不能用“动态平衡”来形容如今的市场现实。

  花费了很大公共资源和动员力推出的生鲜鸡,消费者不太买账,其阻力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这固然与源远流长的本土饮食习惯有关,但细究起来,恐怕还是与此事的推出,多多少少有些仓促有关。本来,想用管理的有形之手去打败市场的无形之手,就是件难度极大的事情。何况,在制度设计上,生鲜鸡从货源成本到运输成本到上架成本,就看不到任何的价格优势,而口感上更比不过那些“违规”产品,又谈何市场优势呢?现在出现“三鸡鼎立”的争雄状态,恐怕已经算是不错的格局了。

  在公权力的保驾护航之下,生鲜鸡能够走到今天,没被“劣币”所驱逐,殊为不易了,我们可以抱怨广州的街坊短视,可以抱怨旧习俗的顽固,但是,更要抱怨的难道不该是那些想当然地试图通过行政力量控管市场的思维?百姓街坊并没有说生鲜鸡的坏话,分销商也做出了一定的牺牲,来促成行政思维想当然的决策。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从货源“垄断”、运费不菲、保鲜无奈、促销没有手段等的吐槽中不难发现,有关方面几乎是在无视市场规律在推动这件事情。试问,饮食食材的“移风易俗”,乃是一件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事情,再大的行政成本投入,也敌不过师奶们的口口相传吧?我相信,目前,汇报时的数据一定是不难听的,一定会说生鲜鸡已经占领了多少百分比的市场了。数据一定会比媒体回访的结论好看,但是,试图通过“生鲜鸡”来阻断“禽流感”的一蹴而就的想法,也打了折扣了。

  香港是与广州消费习惯相类似的地方,其市场很早就通过转口供应生鲜鸡了,但香港并没“赶绝”毛鸡市场,在一些市场还是能买到活鸡,这种并非一概而论的做法,维持着香港禽类产品市场的繁荣。他们对市场只是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又照顾到市民的生活习惯,在调控上显示出高超的管理艺术。

  广州要推“生鲜鸡”,并不是坏事,但选择了并非最好的办法,结果非常吃力,管理部门还要被舆论所诟病,真有点“得不偿失”。有关部门想必非常委屈,然而,善举和善政都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在未来,我以为“有关方面”不必为自身面子再纠结什么,也不必再出台什么“全面整治”措施,先维持这种“三国演义”状态好了,当然,在检疫等监管和服务上也要加强并一视同仁。随后,看看能不能通过体制优势,把成本降下来,服务赶上去,再在包装和质量上做些文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生鲜鸡”未必就一定输给其他的这鸡那鸡。不过,如果不愿放下身段,不愿接受市场的现实,那就……嘿嘿!(唐螂)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