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为“节操词典”支一招

2014年07月28日 15:08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来,一部“节操词典”进入了公众

  的视野并引发热议。在该词典中,“以貌取人”作“以貌娶人”,形容以外貌为择偶、娶妻标准的人;“优剩劣太”指优秀的女生被剩下了,而普通的女生成了别人的太太……有人认为,这种对传统词汇的新解很有创意,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有人则认为,这样的“恶搞”严重玷污了传统成语文化。(7月23日《中国文化报》)

  对于“节操词典”的争议,已有些时日了。正如《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所言,对词典中已有的词语释义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一部分释义较能体现语言智慧,一部分则格调不高,并不适合在语言生活中推广。

  而“节操词典”的创作者“姜茶茶”则称,她这么做“只是希望大家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笑一笑”。她同时表示,今后会在内容上不断创新,继续做出趣味性,“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集结成书或者制作成明信片。”

  以笔者浅见,既然很多人表示反对,而且一些词语确实有伤风化,不宜传播。那么,作为“节操词典”的创作者,就应慎重对待此事,更不宜急着将其集结成书或制作成明信片。否则,必将掀起更大的波澜。

  继而我又想,既然好评吐槽参半的“节操词典”确有博人一笑的功能,那么,如果将其创作成一个相声作品或段子,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不管怎么说,以“节操词典”之名,对很多传统词汇进行颠覆性改编,甚至改得很庸俗、消极,是非常不妥的。这是只顾娱乐大众,而忽视了社会影响。要知道,不是所有乐子都可以公开化的。如果是以相声表演的方式,则既可将风靡一时的网络热词集中拿来逗公众一乐,又能避免负面影响,也不可能引发争议。

  这样的相声作品,可以定位为调侃社会风气、反映不良现象、批评乱改乱用传统词汇行为的讽刺题材。而类似作品,以往是有过的。比如马季、常贵田等很多笑星都表演过的《白字先生》,就是讽刺某些人对成语一知半解却又不懂装懂、喜欢卖弄这一现象的。其中便有把“吹毛求疵”说成“吹毛求屁”,把“待人接物”说成“代人接吻”,把“一丝不苟”说成“一丝不挂”的。这种把乱改乱用成语的现象编成相声的做法,既达到搞笑目的,又能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岂不更好?

  而关于网络上的新词汇、新现象等,也有人创作过相声《网络趣事》,就是把若干网络段子串起来的。该相声被姜昆在当年春晚表演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姜昆还曾表演过另一段相声《我有点晕》,也是将社会新变化、包括网络新词等串起来说事的。如:“30年前人们吃粉丝,如今‘粉丝’能吃人”,“30年前小姐是身份尊贵的象征,如今你再喊谁‘小姐’,她准揍你”,等等。这也是反映不同词汇在不同时代的寓意不同。但通过相声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既可博观众一乐,又对相关现象进行了批评,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汉语,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比起单纯的编创“节操词典”来,是不是更胜一筹?(孙仲)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