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夜探济南动车所 揭秘动车“4s店”(图)

2014年07月30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夜探济南动车所揭秘动车“4s店”(图)
    图为济南动车所检修人员对动车组列车车下走行部运行设备状态进行检查。 梁犇 摄
图为济南动车所作业人员进行车内保洁作业。 梁犇 摄

  中新网济南7月30日电 题:夜探济南动车所 揭秘动车“4s店”

  作者 黄品璇 梁犇

  2013年,中国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了11028公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今年7月1日起中国铁路实行了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1330对动车组列车已经占据了中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乘动车出行已成中国人的常态选择。但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告诉的检修工作,却一直带着神秘的面纱,为此,中新网记者30凌晨探访了济南铁路局济南动车所,揭秘动车检修过程。

  动车组列车进行一级修静态检查时,仅使用备用电源保障基本的照明,空调不能开启,加上空气流通不畅,车厢内闷热异常。

  记者刚进入动车车厢内十余分钟便满头大汗,正在司机室用笔记本电脑下载车载数据的作业人员不时脱下头上的帽子,用手抹掉额头的汗水,车内服务设施检修人员、保洁人员都被汗水浸湿了衣服。

  济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米庆告诉记者,由于不能开空调,静态检查时,动车组车厢内温度会比车厢外高10℃左右,车厢内温度经常在40℃以上。米庆一边用手抹掉额头汗水,一边说,“今天还算比较凉快”。

  今年27岁的米庆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济南动车所成立后就在此工作。通过晃动座椅便能判断座椅靠背内部固定螺栓状态,是这位济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的“看家本事”。在当晚的检修中,米庆在检查座椅时,仅用手晃动了一下座椅靠背便判断出某个座椅靠背内部固定螺栓出现松脱或断裂。米庆和同事拆开座椅后,发现螺栓果然出现断裂。

  济南动车所所长丁兆起说,按照每天晚上检修10列左右长编动车组,检修班组大约要对10000余个座椅、5000余件旅客服务设施逐个进行检查试验。“米庆总结的经验大大节省了检修时间。”丁兆起说。

  与米庆一样,为了提升检修效率,济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边庆斌练就了闸片快速更换技能。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一级检修作业指导书中,要求20分钟内更换一副闸片,而边庆斌5分钟就可以完成。

  “动车组列车入所检修要经过踏面检测、洗车、一级修静态检查、动态功能试验、车辆联检等步骤,并同步进行车体、车内保洁作业,一列车检修大约要4个小时。目前,该所夜间检修9至10列动车组列车,检修集中在晚上10点以后。”丁兆起介绍到。

  记者采访时发现,检修人员检修列车车下走行部时均手持一个手电筒,问及这个手电筒的作用,丁兆起说,“这个手电筒是个宝,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摄像,记录检修过程。检修所利用摄像手电对动车组一级检修车下检查过程进行‘留影像’卡控,并定期检查分析作业视频。”

  当济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更换动车组闸片时,一条红灰相间的反光色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丁兆起告诉记者,“作业人员在打开动车组裙、底板及关键部件作业前,首先要在作业位置粘贴色条,然后才可以作业。贴色条方便进行复查、验收,作业人员完工后,工长、质检员、值班干部分别要进行复检。通过使用色条,可以确保作业不漏项、不漏检,防范动车组走行部配件脱落隐患发生。”

  “对于检修来说,列车安全出行是最重要的,让旅客温馨出行也是我们的目标。”济南动车所副所长戚志千表示,他们希望,经过检修,可以确保列车运行中不发生故障停车,不耽误旅客出行计划,车内服务设施也不出现故障。

  据悉,济南动车所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承担京沪高铁、胶济客专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对动车组内外部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养、整备,并实时监控动车组运行状态,处理突发故障。济南动车所还根据天气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部件的检修,如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对空调系统加大检修力度,雨天则加强对雨刷器的检修等。(完)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