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15只华南虎滞留南非 10年野化家难回

2014年08月06日 10:2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十年拯救计划最终虎头蛇尾

  15只老虎滞留海外归来无期

  “最早在今年年底,这些华南虎可能就会陆续分批运回国,但是一切都没有定下来。”傅文源告诉本报记者。

  傅文源,是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的所长。他所说的这些“华南虎”,指的是早在2003年,根据一项合作协议,从国内的动物园运到南非参加一项野化生存驯养项目的5只华南虎及其后代。根据计划,这批老虎及其后代,应在2008年就回国归化。可是时至今日,出于各种原因,这些华南虎却依然滞留在了南非,归期,依然是个模糊的未知数。

  除了归期难定外,这个野化项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是否有必要将老虎送到南非去野化?发起者——名叫全莉的华裔女子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些问题,自始至终都一直存在着。

  人们常说的“龙虎”精神中的“虎”即指华南虎,为中国独有的动物,因此被称为中国虎。但是在大熊猫已经有上千只的今天,野生华南虎早已经灭绝,仅在动物园中有少量,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老虎“留洋”非洲学变野

  2002年11月,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中国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虎南非项目中心共同成立了拯救中国虎项目,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拯救中国虎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签订这样一份协议的目的,就是最终在中国实现华南虎自然种群的恢复。

  根据这一协议,从2003年起,陆续有5只华南虎从中国的动物园内被运到了南非的老虎谷。

  老虎谷,本来并不叫老虎谷,只是中国的华南虎落地之后,这个位于南非中部自由州省草原上大约3万公顷的土地才被称为老虎谷。

  这块地,是一个名叫斯图亚特·博锐的人购置作为华南虎野化项目基地的。博锐当时的妻子名叫全莉,正是这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女子,发起并实现这项中国华南虎赴南非野化的项目。

  记者发现,虽然协议在2002年签订。早在1999年,全莉就开始构思出了“中国虎保护模式”,并且在2000年,在英国成立了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注册。

  全莉是什么人?根据她自己的介绍,她在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89年获得了美国沃顿商学院MBA学位,从1990年起担任了著名时装品牌古奇的全球品牌认证官。从1998年起,全莉将自己的关注度转移到了濒危的华南虎身上,从此开始投入这一事业。

  全莉说,自己选择南非,一是在当地旅行中,第一次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让她对猫科动物产生了兴趣;其次,因为在国内很难找到野化老虎所需要的土地。

  博锐则是一位在英国从事金融业的美国人,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的主要经费,就是由他来负责筹集和运作。

  中国虎为何非要南非野化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当年究竟是如何说服国家林业局实施中国虎赴南非野化,如今不得而知。但是自从这个项目起,争议声就不断。

  中国虎为什么一定要到南非去野化,是中国没有实施野化的条件? 不少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03年,在第一批两只华南虎前往非洲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猫科动物专家工作组就公开表示不看好这一项目,认为存在失败风险。

  原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方代表张立博士就表示,国内完全有研究的场地和研究人员,将老虎送到南非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时将老虎运到南非放养,并非因为国内没有条件,而全莉和国家林业局的规划,当时也有不少专家反对过,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国内的梅花山等地都可以作为华南虎的繁育场所。

  他认为,南非并没有老虎,老虎是独栖动物,森林物种,在非洲的草原环境中,中国虎并不一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另一方面,一旦这些老虎回国,是否又能适应原生地的环境?

  曾和全莉面对面谈话的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解焱副研究员也曾表示,全莉的想法过于理想化,真正的野化训练是非常困难,她在做一个最终将要被证明失败的实验。

  此外,专家们还对是否有必要将华南虎进行野化表达了质疑。解焱说,一个能够长期繁衍的老虎种群至少需要18头雌性繁殖虎,种群的数量至少60头,这些老虎的栖息地也至少要在5000平方公里。其次,在栖息地,还需要有充足的有蹄类动物,才能够支撑起一个华南虎种群。

  当然,全莉也有支持者。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陆军正是华南虎南非野化项目的中方负责人。

  陆军拒绝了本报的采访请求,称一切与华南虎野化项目有关的问题,都由国家林业局来负责解答。

  基金会财政曾引外界关注

  然而,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也充满着争议。

  从这一项目开始实施,就有人质疑全莉的动机是和丈夫一起利用项目圈钱。

  2013年,全莉先是脱离了拯救中国虎项目,在这一年的年底还和博锐闹上了法庭离婚。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在和博锐打离婚官司的时候,全莉在法庭上自曝称,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的一部分款项都被她和丈夫挪用,用于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

  全莉离开后,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在官网上发表声明,称中国虎项目进展顺利,并且华南虎除了数量增加之外,已经重获昔日失去的野外生存本领。国家林业局华南虎南非野化项目项目总监陆军也对此予以了确认。

  身为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主席的博锐则声明:“尽管我的妻子离开拯救中国虎项目实在令人遗憾,但我决心,避免发生妨碍拯救中国虎项目取得成功的所有个人问题。”

  全莉本人在其博客上发声,她对前夫在基金会财政管理上的质疑,是提出离婚的催化剂,“因为我觉得它会有害于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拯救老虎的工作……我与此组织已无任何瓜葛。”

  全莉本人的最近亮相,则是出现在了英国当地的一些华人政治活动上。此时,她的身份则变成了英国华裔女性论坛联合创始人。

  在项目实施的这十多年里,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募集基金,而全莉本人也是频频亮相,为这一项目扩大影响力。但是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情况却从来没有明确地向外界公布过。

  十年野化最终虎头蛇尾

  尽管争议不断,野化项目一直在进行着。在十年里,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的官网和全莉的博客上,都对华南虎的情况不断做更新,让外界了解这一项目的运作情况。

  2003年9月2日,第一批两只华南虎“国泰”和“希望”从上海动物园抵达了南非。在当地为此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全莉说:“我们希望‘国泰’和‘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重获它们的猎食本领,同时,生育许多的虎宝宝来继续我们的工程。”

  2003年11月,“虎伍兹”和“麦当娜”两只华南虎也被送到了南非。

  2005年8月,“希望”死于肝炎和心脏衰竭。据称,在“希望”存活的大约两年半时间里,它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譬如,学会了如何处理羚羊的尸体,而不是被吓得跑开很远。

  2007年4月23日,一只来自中国苏州动物园的4岁半的成年雄性华南虎被送到了南非的老虎谷,参与到这一野化项目中。同年,母虎“国泰”首次产仔两只,成为这一野化项目的标志性事件。

  但是到了2013年8月29日,基金会网站公布了第三代华南虎幼崽在南非降生的消息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动态。至此,最初的5只华南虎,已经变成了15只老虎。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试图与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取得联系,了解基金会近一年多来筹款运作的情况,但该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已停用,英国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听,而南非老虎谷,只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也始终无法获得回应。

  老虎回国

  去哪是最大问题

  根据协议,这些远赴南非的华南虎,应该在2008年回国,但是没有地方安置,成了最大的困难。

  2010年,国家林业局曾发文,将湖北宜昌五峰后河、江西资溪马头山和湖南常德石门壶瓶山三处自然保护区作为放归自然试验区,并提出了将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基地扩建为华南虎野化训练及种群复壮基地。但是,这三个候选区,至今依然没有能够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在远赴南非十年以后,如何处理这些老虎,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福建龙岩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所长傅文源说,目前有计划要将这批华南虎都运回国内,但是一切都没有确定和落实。梅花山这边将作为华南虎回国后的过渡场所,在将老虎野化成功之后,就可以将其送到具有更大空间的自然保护区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野化。

  “但是即使要从南非将这些老虎运回来,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譬如要入关,就得经过审批手续和入关检验检疫等。当时去了5只老虎,现在有15只老虎,要求分期分批全部都要回来。一切都还不确定。”

  而在其他三家南非“华南虎”回家的落脚地,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熊小姐说,“2008年以前做过相关调查,但没什么实质性准备,这个工作一度停滞。” 湖北宜昌后河保护区,管理局项目办的邓主任则告诉记者,国家有自己的计划,他不太方便向外界公布。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单科长则表示,今年年初江西省林业厅曾经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过让华南虎在资溪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放养,其后就再也没有相关消息了。

  本报记者试图和国家林业局进行联系,但在历经多个职能部门后,新闻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并无所知。

  解焱认为,中国华南虎野化放归的瓶颈其实并不是野化,而是栖息地不够。如果把去非洲的这些钱,拿来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围栏建设好,那么野化放归其实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这些老虎要回国其实并不难,但是要实现原定的野化放归的目的,从目前来看,还是有难度的。”解焱说。文/记者李钢 实习生陈海欣 图片来源/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网站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