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鲁甸地震灾区:降水多且局地性强 次生灾害风险大

2014年08月12日 09: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鲁甸地震发生以来,震区的持续降水以及地质灾害,对交通运输和救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云南省气象专家11日介绍,地震灾区气候特征为降水多且局地性强,目前地震灾区正值雨季,单点性强降水频发,震中位于河谷地区,波及河谷两岸,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风险更大。

  云南省气候中心主任朱勇介绍,地震灾区自然条件复杂,区域气候差异大,集典型的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水平及垂直变化显著的立体气候,四季温差小、日温差大的低纬高原气候为一身。在很小的面积内分布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带。

  朱勇介绍,震区山高谷深,山沟、中小河流众多,降水分散性、局地性强,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之说,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悬殊,地理环境非常复杂特殊,具有明显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天气系统复杂而多变。

  云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数据显示,鲁甸、巧家、会泽等地,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以上。地震灾区年降水日数有115至153天,其中5至10月降水日数有89至101天,降水概率超过50%。朱勇表示,即便是平常年份,这里也是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今年7月7日,因持续强降雨,鲁甸县乐红镇、龙头山镇、小寨镇发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

  此外,由云南省雷电中心与四川省气象局、昭通市气象局的防雷专家组成地震灾区防雷应急工作组,深入龙头山镇集中安置点进行防雷现场勘测,10日21时地震灾区防雷应急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龙头山镇9套防雷设施的安装工作。(记者 吉哲鹏)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