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体验沪昆高铁“飞速之旅”:南昌至长沙仅100分钟

2014年08月16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体验沪昆高铁“飞速之旅”:南昌至长沙仅100分钟
    图为8月16日上午8时许,由南昌铁路局开行的G1609次试运行列车准备从南昌西客站驶出。 刘占昆 摄
    江西南昌乘客张佩娟带着自己3岁半的孙女首次体验乘坐高铁,显得十分开心。 刘占昆 摄
图为动车列车员正在介绍列车商务舱上的人性化设施。 刘占昆 摄

  中新网南昌8月16日电(记者刘占昆 华山 范文娟)江西境内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沪昆高速铁路南昌至长沙段即将通车运营。中新网记者16日提前乘坐试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亲身体验风驰电掣般的高铁“飞速之旅”。

  设计时速350公里 8月底具备运营条件

  当天上午8时10分,由南昌铁路局开行的G1609次高速动车组列车,载着媒体记者、旅客代表等300余人从南昌西站缓缓开出,随后以300公里左右的时速驶往长沙南站,沿途停靠高安、新余北、宜春、萍乡北、醴陵北等车站。

  据介绍,沪昆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中的重要“一横”,也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约2264公里。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指挥长肖矜表示,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长348.85公里,于2010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13年10月贯通,2014年2月15日启动联调联试工作,7月25日开始试运行,8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一桥一隧”重点工程 施工难度大

  “一桥”为金仙特大桥,是进出南昌西站的第一座大桥。该桥采用的高墩、多跨渐变道岔梁是目前国内高铁中高度最大、桥梁面宽度最大的特殊梁结构,仅支架搭设重量就超过3000吨。

  “一隧”为大屋场隧道,起于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止于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全长3272米,是沪昆高铁江西段最长的隧道。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四级围岩占70.7%,三级围岩占22.6%,施工难度大。

  经过铁路建设者的技术攻关和艰苦奋战,这两个重点工程按期竣工,为开通运营创造了良好条件。

  列车快捷舒适 满足不同旅客个性化需求

  当天参加乘车体验的特邀旅客代表们,在上车后不停地穿行动车车厢,分别在二等座、一等座和餐车等区域,审视着动车内的乘车环境和服务细节。

  江西南昌乘客张佩娟带着自己3岁半的孙女首次乘坐高铁,她告诉中新网记者,这也是她第一次坐高铁去长沙,以前坐动车去长沙要3个半小时,现在只需要1个多小时,“列车速度非常快,但十分平稳,很舒适。”

  G1609次列车长周帆介绍说,与普通动车组列车不同,高铁动车组在列车最前段和最尾段还设有商务舱,与两头的司机驾驶室相邻,舱内仅设五个位置,空间十分宽敞,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旅客坐上去以后,有坐、斜卧、平躺三种模式,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此外,座椅上还有简便的折叠办公桌以及辅助阅读灯光,旁边还有一个折叠的触屏电视,乘客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打开观看”,列车员董琳说。

  穿行赣湘两地 饱览沿途美景

  乘坐沪昆高铁,穿行在赣湘两地间,飞驰的动车窗外,一座座新修的火车站拔地而起,旅客不仅可以感受到风驰电擎的快意旅程,而且还可饱览沿途的美丽景致。

  据介绍,这条铁路沿线站房设计融入了浓浓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有如“军旗飘飘”的南昌西站、形似“革命丰碑”的萍乡北站、象征“春意盎然”的宜春站、恰如“旭日初升”的新余北站、体现“陶瓷基地”的高安站,似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成为沿线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南昌与长沙轻松实现三小时往返

  随着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建成通车,南昌至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将从现在3.5小时缩短到100分钟,赣湘两省“省际同城生活”的大幕已渐次拉开。此外,江西新余、宜春、萍乡将成为省会南昌的“1小时远郊区”,仙女湖、明月山、武功山等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

  当天上午9时50分许,经过约100分钟的平稳快速运行,G1609次动车稳稳停靠在长沙南站站台。随后于10时10分发车返回南昌,11时50分许抵达南昌西站。至此,内地中部两大省会城市南昌与长沙轻松实现三小时往返。

  铁路部门表示,这条铁路是江西铁路建设史上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一条客运专线,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高铁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江西省与珠三角、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