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照顾独居老人6载 保管财物多年分文未动

2014年08月18日 09:1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吴锡杨和郑婆婆的合照。

  为老人保管财物多年分文未动

  “老人家确实让我经历了很多很多,从帮助开始、聆听、开心、生气、放弃、是非、关心、担心,变成一种责任,也使我学会了很多,5次进出老人院我们都没有放弃她,有了我们的坚持,婆婆总算安度了这个晚年。”郑婆婆过世后,吴锡杨写下这段话。回顾自己的义工生涯,吴锡杨说,他做义工的起点是从照顾郑婆婆开始,是义工改变了他。

  ——吴锡杨

  11年前,为给多病的母亲祈福,30岁的他选择开始做义工。两年后,他遇见了独居老人郑婆婆,从互相排斥到互相依靠,再到最后成为亲人,他和妻子一起合力照顾老人6年之久。

  他们就是顺德大良的中年夫妻吴锡杨和陈钰彩,他们虽是普通的夫妻,但在10多年义工生涯中,却始终如一,在平凡的义工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

  中途曾想过放弃

  吴锡杨2004年正式开始做义工,在他11年义工生涯里,当数2006年~2011年——照顾郑婆婆6年的经历最令人难忘。

  据了解,郑婆婆是顺德本地人,当时80多岁了,年轻时一直在广州纺织厂上班。

  吴锡杨说,照顾郑婆婆改变了他,但开始时也曾想过放弃。在义工眼里,郑婆婆很挑剔,脾气差,“难侍候”,这是一份“苦差”。“刚开始,我也很不适应,郑婆婆真的‘很挑剔’,她觉得我们义工做什么都理所当然的,防备心又重,而且还会被外人误会是为了老人家的钱才去的,很委屈。”吴锡杨表示,当时最怕送郑婆婆去医院,“有一次排队时,郑婆婆和别人因为排队问题吵了起来,骂了人家,我得道歉;输液时,郑婆婆又因为小事骂了护士,我又得道歉。”

  对于这样的经历,吴锡杨向记者坦言,“当时他们都以为我是家属,我觉得很委屈、很没面子,那个时候30多岁,谁受过那样的气啊,就打算不干了。”

  但好在,两位工友把他“劝”了回来。在吴锡杨眼里,这两个年纪并不大的女性是他的老师,“她们很严格,会认真教我怎么做,会帮我疏解做义工时的不愉快。”就这样,吴锡杨坚持了下来,在朝夕相处中,也渐渐理解了老人,也赢得了老人的信任,一直照顾到2011年郑婆婆去世。

  “她很要强,就算到了晚年,也不想受人欺负,所以有时脾气差,喜欢骂人。”吴锡杨向记者透露,老人最喜欢讲述她年轻时在广州纺织厂上班时的时光,“她说她很能干,当时工资只有40多元,但属当年的高薪一族了;她还讲了很多工友的故事,讲以前工厂的面积多大,以及当时的领导怎么赏识她。”

  而最后,吴锡杨也成了郑婆婆最信任的人。2008年郑婆婆病了,她意识到可能比较危险了,于是把毕生的积蓄(10多万元及一些金器)托给吴锡杨、陈钰彩夫妇保管。陈钰彩坚决反对,表示做义工“不能碰钱,这是底线”,但最后夫妇俩接受了这份“重担”,把老人的财产保管在村委会里。文/图 记者陈绪厚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