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旱井缺水缘于权力揩油

2014年08月19日 09:3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只打10多米,用水泵先交2000元押金,一口井村民要给打井队支付100元通讯费,刚打好一年多井台就已经塌了,百多口井从打好基本没用过……辽宁省目前正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11年至2013年在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过程中,为农民打的抗旱井却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让当地百姓感到伤心。(8月18日 《京华时报》)

  抗旱井关键时刻不抗旱,无疑加重了旱情,让农作物濒临绝收的边缘。为何抗旱井抽不出水?一是因为质量不过关。据村民介绍,部分抗旱井“井口30厘米,越往底下越窄,连水泵都放不下去。”二是缺乏配套的水泵。

  由此观之,抗旱井成“真旱井”,是责任心缺失惹的祸。倘若有关部门稍微有一点责任心,坚持“不出水不验收”,也不会让施工方的偷工减料得逞。更不可能任由抗旱井成为“无泵”的摆设。

  其实,有关方面迥然相反的态度,并不难理解。对群众锱铢必较是为了“揩油”,而对施工方偷工减料放纵,也是为了“揩油”。试想,不用专业设备,只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的施工漏洞,居然能让施工方如此轻易闯关,有关部门怎可能没“揩油”?事实上,正是权力的不断“揩油”,才造成了抗旱井的缺水。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时下已成为共识。但好政策发挥“威力”关键在于办好。在城市反育农村过程中,倘若任由权力四处“揩油”,定然会让群众感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如何让涉农项目告别粗放式的管理?如何管住涉农资金的“跑冒滴漏”,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是有关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薛家明)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