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政府”和“大社会”如何供需顺畅

2014年08月21日 14:29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泸州龙马潭区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实施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龙马潭区“事实孤儿”的救助标准。救助标准为城镇“事实孤儿”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农村“事实孤儿”每人每月补助500元。

  那些长时间生活在阴影下的孤儿,也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权利,政策阳光也应更多地向他们倾斜。如何有效地关心帮扶孤儿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了好政策,能不能更快、更有效地把帮扶政策快速、精准地落实到每一位需要救助者那里,在缺少社会中间环节配合的背景下,政策从政府的手上到目标人群的通达路径是否顺畅?这都是需要虑及的方面。据报道,龙马潭区有150名 “事实孤儿”将享受政策补贴,但目前只有四五人向区民政局提交救助申请,且只有一份资料才是齐全的,大部分都因资料未准备齐全被退回。这也怨不得政府办事效率不高,就那几个办事人员,很难走村入户去一个个做调查核实吧。申请者进行有效申请有技术困难,受理者也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面临救助资金发不出去的困境。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小政府”和“大社会”彼此间供需不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弥补二者之间距离的中介应是那些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专业社会组织。如果有相关的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来运作 “事实孤儿”救助金的申领工作,恐怕就是另一番局面;另外,在目前的背景下,即使救助资金都全部顺利落实到位,对孤儿“养”的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可是“教”的问题仍没有头绪。对孤儿的教育是比养活更复杂的工作。别说“事实孤儿”的教育是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够棘手的了。要有“养”有“教”,还应从基层社会治理破题。

  基层社会管理从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应努力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上取得成效。这需要不同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对接的中介。最近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通知》中强调,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使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成为协助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接者、组织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有力推动者。如能切实推进,或可破此难题。

  传统社会,“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而今社会流动增大,迫切需要不同的社会组织来发挥“黏合剂”作用。只有组织的力量无所不在,社会才会没有一个角落被遗忘。总之,对于鳏寡孤独无所依者来说,无论“养”的问题,“教”的问题,还是“陪”的功夫,整合自治的力量、社会的视角、专业的品质,才可依靠、可持续。想想汪峰那嘶哑震撼的“老无所依”的唱词,之所以会让那么多人为之动容,我想,那句呐喊何尝不是对社会肌体发育还不能完成 “自循环”的一声质问。(评论员 王付永)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