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名人故居现状调查:吴棠故居成群租房(图)

2014年08月25日 10:27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滁州吴棠故居成了群租房

谯陵寺现状

黄宾虹故居现状

朱蕴山故居现状

  吴棠,生于嘉庆十八年,道光十五年考中举人。历任清河等地知县、淮徐道员、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未实任)、闽浙总督、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吴棠卒于滁城。

  8月24日,滁州暴雨,星报记者冒雨来到清朝重臣吴棠故居探访。

  史料记载,吴棠在滁州故居共有西公馆与约园(位于滁城西大街75号,共有七进;约园已淹没于现城西水库)、南公馆(位于南谯北路64-72号,老城区中心地段,南公馆东面临街,西至金刚巷,北至盐局巷,南至人民电影院(含本身),为一长方形建筑群)、北公馆(北大街25号)三处。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南公馆,连片房屋共100多间。如今,西、北公馆已湮没不见,南公馆也仅存两个小小的院落,房屋十多间。

  “我们在这里租房住的”,见有人来访,一对老两口迎了出来,大妈不停地诉苦,“一下雨,房子就漏得厉害,床要不停挪动。”大爷大妈告诉星报记者,他们租住在这里,看中的就是便宜,两间不大的木屋老宅,加上一个厨房,每月200元。

  租住在另两间房子的李师傅,是来自滁州珠龙镇的民工,在城里开拖拉机给人拉活,每月房租也是200元。

  记者环顾整个院落,显得非常破败,只有房檐下的雕梁画栋,依稀显示出曾经的辉煌和房主人昔日的地位。院内不少地方堆着垃圾和空酒瓶等物,电线和绳子到处拉扯,像蜘蛛网一样穿梭往来,衣服和鞋子随意晾晒,甚至还有自行搭建的简易耳房,“大部分是木房子,要是起火,肯定就烧完了。”院落里唯一的非租户胡师傅很担心。

  据了解,抗日战争中,部分房屋被破坏。解放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道路拓宽中,中心街由原来的4米拓宽到现在的24米,临街房屋被拆除。历次房改中,故居一部分成了新华书店的仓库和职工宿舍,一部分成了房管所的公租房,胡师傅就是因为父亲是原新华书店职工,自小居住于此。

  胡师傅说,以前老住户,现在不少有了新房子,就把这里的房子租了出去,只有自己一家三口还留守于此,现在房顶漏水,用篷布盖着,他希望,“这里的房子能保护好”,自己也尽快能搬出去。

  歙县黄宾虹故居有监控,有消防,有专人看护

  中国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故居,坐落在安徽歙县潭渡小学旁,林木葱郁,景致优美。

  日前,记者来到黄宾虹故居进行探访,进入大门便是一个长方形院子,鹅卵石铺地,青藤满墙,让人心旷神怡。院内一方通入三开间的故居主体,侧面则到黄宾虹的画室。在当年的修缮中,歙县文管部门注重突出、恢复名人故居原始的生活风貌,让到访游客仿佛置身于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度体验。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黄宾虹的后人为纪念先辈,将故居无偿捐献出来,由政府部门管理投资打造。管理部门秉持格局不变、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黄宾虹故居进行整体维修,同时对大师生前使用过的部分实物、书画手迹等展品进行整理布展,于1987年对外开放,并安排专人看护。还投资安装了监控和报警系统。

  黄宾虹故居是典型的砖木结构,防火性能较差,为此主管部门在故居近20米处专门建了消防栓,配备了消防水带及灭火器等专业消防器材。

  随着黄宾虹故居免费正式对外开放,宁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故居距4A级景区棠樾牌坊群2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亳州市谯陵寺村民自筹资金,修缮庙宇

  谯陵寺位于亳州东三十五里,观堂镇西北6公里处。始建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据《三国志》记载,汉中平四年,曹操受到权贵排挤,由济南相国改任东郡太守的职务,曹操谎称有病辞官回到家乡,在谯县(今亳州)城东50里筑精舍,此地被后人称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时称为谯郡,改名谯陵寺。解放后已成学校,现存遗址台高5米。

  近日,记者在当地村民张平的带领下,来到了该处遗址,据张平介绍,上世纪50年代时,谯陵寺还高10余米,占地数千平米,上面建有寺庙,殿宇辉煌,数十株千年古柏,非常壮观。可惜文革一劫,殿宇全毁,古树惨遭斧伐,台地也被削平近半,已失去往日的风采。2007年,位于谯陵寺里的学校被迁走,现在能看到的,就是2008年经过村民自筹资金进行修缮的。

  记者爬上约5米高的土台,一排砖瓦房看似非常普通,但门前的一块石碑却在讲述这座“砖瓦房”的不平凡。石碑是由原亳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所立,将谯陵寺命名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共有9间房屋,走进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三尊大佛及十八罗汉,门前立有功德碑,功德碑上刻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载着当地村民为修缮庙宇的点滴爱心。东西侧三间偏房内,各供奉着神像。每逢初一、十五,这里都会聚集许多附近村民前来上香。近几年,中断很久的古庙会,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及十一月十七也都恢复举办。

  “我们多次与上级文旅部门对接,争取把该遗址作为旅游项目开发。”亳州市观堂镇党委书记康广生告诉记者,他们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一边与一些投资公司进行商谈。目前,该镇正与合肥一家公司商讨合作开发详细事宜,谯陵寺周围十多亩地也都纳入建设用地规划。

  六安朱蕴山故居曾经不复存在,如今重新开馆

  朱蕴山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是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8月17日,记者驱车来到了朱蕴山的出生地——六安东河口镇嵩嶚岩村。远远就看到朱蕴山雕像矗立在纪念馆门前广场,是一幢白墙灰瓦的建筑,雕像与整个纪念馆浑然天成。

  纪念馆的总体布局为四合院,前后两进各5间,中为天井,两边包厢,左包厢三间为住房,右包厢三间为书房,后进为“积德堂”,其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小灰瓦重梁五间柱子房,中三间重梁斗拱,雕有各式花纹。

  东河口镇党委书记王大成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偏僻、年久失修,朱蕴山先生故居已不复存在。1987年起,东河口镇就开始着手恢复重建的有关工作。1995年起,东河口镇着手筹建“朱蕴山公园”,2012年,镇政府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一条通往嵩寮岩的大道,并将该大道命名为“蕴山大道”。2013年3月27日,东河口镇朱蕴山故居正式开工奠基,2013年7月19日,朱蕴山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市场星报 程鹏 记者 俞宝强)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