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企负责人为何不可以是职业经理人?

2014年08月27日 14:18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由人社部牵头、财政部等部委参与的对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调整方案初稿已经草拟完毕并开始征求意见。而这份计划草案一个主要建议是,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根据这样的规定,平均薪酬较高的金融企业高管削减数额最大。(8月25日《财经》)

  央企主要负责人降薪的传闻,这次似乎有了动真格的迹象。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明确提出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央企负责人的待遇到底有多高?中国青年报最近有一个调查数据,2013年公布年报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259位董事长,公布年薪的有167位,年薪最高的是新华保险董事长598.09万,年薪最低的是成飞集团董事长0.83万,平均薪酬在80万元左右,还有92位董事长没有公布年薪。

  这个数据除了说明央企负责人普遍收入较高外,并不能说明其中有多离谱,付出和收入是否匹配等问题。当年,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判刑,社会上不乏同情之声,庭审期间,褚案代理律师抛出了“穷庙富方丈”理论,认为与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微薄收入相比,他不过是“富庙里的富方丈”,偷偷多占了点香油钱而已。

  这个著名的“穷庙富庙”理论,至今在央企内仍有广泛的拥趸,绝大多数央企都是上市公司,不少央企负责人认为能够把企业做这么大,为国家赚了这么多钱,拿高薪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按劳分配”,也完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经理人法则。

  但是,央企负责人是职业经理人吗?在当下,还不是。得承认,确实有部分央企负责人凭借个人才智,将原本亏损或者效益一般的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大发展。但也要看到,央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占有的优势远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所能比拟的,在很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央企负责人大多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并且是相当重要的级别。特殊的人才选拔模式和要求,赋予他们既懂得官场的规则,又懂得商场规则的秉性,比之一般的政企关系,更容易导演“官商不分”、甚至“官商勾结“的闹剧。一方面,他们仍然享受相应级别的干部待遇,出现了薪酬市场化而职务身份并未市场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因收入差别较大,与同级别同僚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很容易成为腐败的借口。

  人们对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的议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央企老总都有相当可观的职务经费。如果说工资待遇是死的,职务经费则是他们的“源头活水“,不仅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消费,连家人的吃喝玩乐也敢明目张胆地报销,国企成了少数人的“私企”。这种情况,在市场规则中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如此奢侈的。

  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央企为什么不可以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央企负责人为何不可以是职业经理人?央企高管为何不可以削官解爵去行政化?为何不可以搞股权激励?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央企改革千难万难,关键难在利益分配,改革总是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现在对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进行调整,让市场来决定其收入,接下来还应该进行权力的调整和分配,不然依然会出现一手遮天的现状。央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已在路上,不妨在央企内部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政企分开,让央企真正成为可独立运转的经济发动机。(重庆晨报评论员 王方杰)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