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降低入住门槛方能为城市发展带来人口红利

2014年08月29日 08:5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上周发布消息称,近期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群租房专项整治。记者连日走访广州多个区发现,在珠江新城、天河城等繁华地带,有不少冠以“求职公寓”、“家庭旅馆”之名的时租房、日租房,只要交点押金,有没有身份证都能入住。(8月28日《南方日报》)

  6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能塞下16人,这样的群租房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安全、消防隐患,治理确实很有必要,但怎么治理最有效?恐怕不是一禁了之。

  群租房作为昔日城中村的替代品,是初入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落脚的首选之地。谁都知道十几个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肯定不舒服,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在陌生的城市里扎下根来,以他们微薄的收入,四五百元一个月的住处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昔日的城中村,曾经极大地降低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门槛,成为无数外来流动人员“梦开始的地方”,也让广州获得了开放、包容的美誉。随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上百万在城中村中安家的外来人口怎么办?隐藏在老的居民小区里的群租房中正是应此市场需求而生。因此,要有效治理群租房,首先也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否则,一是很难根治现有的“群租房”问题,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地上被禁止,必然就会在地下滋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是提高了城市的门槛,降低了城市活力。那些没有家庭强大财力支持的年轻人,连生存都有问题,甚至无法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又谈何开放、创新?

  整治群租房,切不可抱有城市洁癖的思维。从目前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供应量来看,远不能满足此类中低收入者的租房需求,如果一刀切式的禁止群租房,就相当于将低收入人群扫地出门。笔者认为,在群租房问题上,应当堵疏结合,一方面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规范和法律条例,加强管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外来人口集中的中心地带,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盘活空置物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建宿舍。多管齐下,让各色人等在广州都能留得下、住得起,方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人口红利。(乐水)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