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偶遇体”屡遭质疑信任危机怎么破?

2014年09月02日 11:2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再一次引发全民侦探游戏! 连日来,围绕所谓“偶遇帖”,不同围观者从各个角度切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直至盖棺定论,当真好不热闹。就这样,“官员捡垃圾”的环保亲民之举,沦为“阴谋和反阴谋”的舆论拉锯。

  显而易见,“偶遇体”正面临信任危机。这一方面是因为,此类举动曾一度充斥着策划、操控、摆拍;另一方面,雷同的桥段太多太滥。在此语境内,无论“刘捷书记捡垃圾”是否存疑,都会被网友下意识解读成作秀炒作——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会找到各种证据来支撑自身的判断。

  微博“刘捷书记捡垃圾”深陷信任漩涡,实则传递了一种普遍性的困境:当政府部门传统的形象包装套路趋于失效,转而借助网络平台树立形象时,往往因为网络与生俱来的反权威、反说教倾向而事与愿违——事实上,所谓“偶遇帖”既发端于民间,就应任其在网络自发发酵、传播。官微的仓促介入,只会给人以怀疑的“借口”。

  在报道官员行踪、理念之时,众多官微所秉持的,还仍是传统的“硬灌输”路数,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的传播目标,甚至会成为众人围观调侃的对象……线下所惯行的告知式、喊话式的报道路数,一旦全盘搬移到线上空间,很可能变得滑稽可笑。@新余发布 的事例再一次证明,官员在网络上谋求更大的存在感与更正面的形象,必须先适应网络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四川 然玉)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