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2014年09月15日 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蝶变--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南宁行侧记

  中新网9月15日电 (吴涛) 在南宁市中心有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南宁大桥”,这是世界上首座大跨径斜吊拱曲线桥梁,在夜空中好像一只欲腾空起舞的蝴蝶,仿佛在昭示着这座千年古城在新的历史定位中时刻准备演绎西南门户一幕壮丽的诗篇……

  “红豆”初开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然成为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同时还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贸易中心。

  在南宁即将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之际,记者团考察了体操世锦赛场馆——广西体育中心,在尚未完全竣工的场馆内,笔者依然能够感觉到这座城市对于这一赛事的重视程度。南宁市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0月3日至12日将在南宁举办目前,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均已基本完成。广西体育中心建筑群在高空中俯瞰仿佛植物生长的三种状态,即“种子、发芽、盛开的花瓣”,象征着体育事业在广西不断发展壮大。南宁人十分喜爱运动,打羽毛球几乎成为老百姓休闲锻炼的主要方式。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举办,必将推动体育事业在南宁更好的发展。

  此外,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往来,商品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市民可游客可以领略到东盟各国不同的文化、观看各国的民族舞蹈,很方便地购买到各国特色商品,正真实现“不出国门,游遍东南亚”的美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南宁仿佛一颗初开的种子,展现出勃勃生机。

  穿越时空的鼓声

  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南宁十分重视少数名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南宁的很多地方,有一种乐器随处可见——铜鼓。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曾经与鼎的意义一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后来成为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

  在武鸣县伊岭山寨,唢呐迎客、竹杠舞、山歌对唱、品尝民族风味小吃、壮家作坊、壮家酒坊、观看壮族扁担舞等活动,多方位、多视角艺术展现了壮族同胞纯朴的民族风情、古朴的建筑,再现了源远流长的壮民族文化。敲铜鼓作为游客祈福的方式,鼓声悠悠低沉,震撼人心,仿佛一位老人从遥远的地方踏着沉重的步子走来,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广西民族风情剧《锦宴》,分6大幕通过高科技手段虚实结合的展现广西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其中令人深刻的是一支壮族歌曲《享福了》和侗族的舞蹈。“善良的人们享福了、孝顺的人们享福了、感谢上苍的恩赐”等大俗大雅的白话生动的展现了壮族同胞敬畏自然,心怀感恩的美德。当一支优美的侗族舞蹈开始的时候,笔者再次为我们有如此多的民族而自豪,被美丽的民族服装和舞蹈而震撼,当演员们身上的银饰集体舞动时,整个大厅被铃声震撼着,掌声久久回荡在大厅之中。

  绿城的担当

  南宁因植被丰富、四季常青、诗情画意,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令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长久以来南宁形成了“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的城市风格,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荣获多方荣誉,2007年,南宁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位于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南宁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56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56.78%和11.51平方米。

  青秀山被誉为“南宁市的巨肺”, 绿地面积25000平方米,经过不断的修建和整理,已成为市民游览憩息的场所,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南宁旅游必到之地。

  同时,南宁市提出打造中国水城,至2020年,南宁将变成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 民歌湖是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标志性项目,为游客提供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酒吧、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全新魅力旅游区。4座桥梁相互贯通,配上“乔灌花草结合”的园林绿化,风格独特的景观工程,营造良好舒适的绿色滨水休闲空间。游船夜空中穿梭在湖面,两岸美丽的景色令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