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场摆花规模不突破往年 GPS定位摆放巨型牡丹

2014年09月17日 11:1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国庆将近,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摆花盛事。在昨天的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今年摆花规模不会突破往年,但花卉造景工艺会更上一层楼。3D扫描打印、GPS空间定位等技术今年在国庆摆花中首次应用。

  据了解,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已于9月15日凌晨进场施工,预计10天左右完工。长安街沿线10处立体花坛建设也将在近期启动。按照工期,所有花坛都将在9月25日前后向市民亮相。

  GPS定位摆放巨型牡丹

  国庆摆花,最夺人眼球的当属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今年广场花坛沿袭大花篮的经典造型,花坛直径50米,花篮蓝盘直径达15米,顶高15米。花篮中有“牡丹”、“玉兰”、“芙蓉”、“月季”等花枝。

  这些花枝均是钢材骨架,外面包裹经过阻燃、防晒处理的织物,可抵御大风和日晒雨淋。最大的是一枝“牡丹”,直径3.2米,重达300公斤。这样一朵“牡丹”从生产到插进花篮需要1周时间。

  大花篮从设计图纸变为现实,中间需要经历多次模型试验。采用3D扫描、打印技术,先造出花篮模型,对花枝的位置、花叶层次进行多次调整后,再按照1:20的空间比例放大,搭建实体花坛。

  虽然有花篮模型,但对于具体实施摆花工程的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而言,如此重量级的“插花”,也并非易事。“像‘牡丹’这样的每一个花枝都有上百公斤,必须拿吊车吊,人是抬不上去的。”公司负责人于学斌说,为保证每个花枝插在合适的位置,今年摆花首次采用了GPS空间定位技术,花篮模型的效果可以精准呈现。与此同时,因为减少了调整环节,花坛的施工时间也将比往年缩短。

  新品系小菊首次应用

  搭建花坛,自然少不了花材。今年,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摆花总计应用120个品种、75万盆鲜花。菊花、海棠、长寿花等秋季应时花卉是主打花材。由北京市花木公司自主选育的5个新品系小菊今年首次应用。

  这5个新品系小菊包括绚秋系列的“金辉”、“金蕊”、“黄莺”;重阳系列的“重阳丹霞”和“垂虹丁香”。颜色有橘红、淡紫、灿金等5种。

  北京市花木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过去国庆摆花采用的小菊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观赏效果好,但不是特别适合北京的气候条件,要到10月份以后才能自然开花。如果应用在国庆花坛上,需要提前做催花处理。

  而这次推出的5个新品系小菊是利用七八年时间,从本地小菊中选育出来的,不仅观赏效果好、适宜造景,而且可以在国庆期间自然开花。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花材的筹备成本,花朵的花期也会适当延长。

  利用开花穴盘苗工艺,植株仅1元钱硬币大小的迷你长寿花也在今年国庆摆花中首次亮相。红黄色系的长寿花,搭配粉色、紫色的矮牵牛、四季秋海棠,以及缤纷的五色草,可以像十字绣一样,在花架上拼出细腻、逼真的植物壁画,还可以塑造出骏马、羊群等活灵活现的立体动物造型。

  鲜花摆在市民眼前

  除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外,长安街沿线,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共有10处立体花坛,近日将陆续施工。

  “今年的摆花规模不会突破往年。”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揭俊说,本着节俭的原则,全市的花坛数量不会扩张,但注重内容和工艺上的创新。政府部门院内原则上不摆花,各区县要求把花栽摆到市民看得见的地方。花材讲究循环利用,很多宿根花卉都是往年应用过的。

  另外,今年国庆摆花与APEC会议紧密衔接。APEC会议期间,除长安街沿线将更换两处APEC主题花坛外,其它花坛造型均保持不变。为适应11月初微寒的气候,园林部门将在使用耐寒花材的基础上,使用生长调节剂延长花期,并采取局部覆盖、除霜等保护措施,保持花坛效果。

  新闻延伸

  广场花坛

  为何钟情“大花篮”

  今年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仍为大花篮造型。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以花篮造景,在天安门国庆摆花中已不是第一次。

  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普天同庆”巨型花篮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亮相。之后,2012年、2013年,广场中心花坛均是以“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大花篮。今年,“祝福祖国”大花篮将再次现身天安门广场。

  6年中亮相4次,大花篮造型为何如此受青睐?多年参与国庆摆花的北京市花木公司负责人于学斌介绍,向祖国敬献花篮,本身就包含着美好的祝福。而且,繁花似锦的花篮造型喜庆、热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理念。从实际摆放效果来看,无论近看、远看,大花篮造型都相当讨喜、美观。(本报记者 王海燕)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