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搭建科研平台推动机器人制造发展

2014年09月22日 10:0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广东省委提出,佛山要领衔珠三角西岸打造万亿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机器人无疑是当中一个起到巨大作用的因素。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工业机器人红利开始渗入佛山制造业链条。近两年来,佛山的工业增量中,工业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最亮眼的风景线。在美的、格兰仕、东鹏、箭牌等行业龙头的共同推动下,佛山机器人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对装备制造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发展机器人工业,对佛山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佛山乃至国内制造业的一个基础,都是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红利。但近年来,随着适龄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务输出地的劳务输出也在减少。以劳务输出大户成都市为例,从2007年到2011年,成都的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明显放缓,到了2011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随后,年均降幅更是达到了0.8%。

  而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正坚定不移地推行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就新型城镇化发布了多次的重要讲话和相关配套文件、政策,而新型城镇化将会对劳动力人口的流动,带来深刻的影响。

  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东部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以“业”兴“城”,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从前面表述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上,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等,帮助中西部人口就近城镇化、在当地就业创业,减少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这对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长期背井离乡却又无法落脚在城市的外来工而言,都是好消息。

  但对佛山这样的制造业发达城市而言,一定程度上,需要未雨绸缪,解决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上升的问题。发展和推广机器人的运用,可谓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佛山的机器人制造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佛山机器人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企业大多是下游的系统集成商,赚取的利润不多。

  据笔者了解,这在国内都是普遍的情况,机器人核心技术如减速机和控制器等,掌握在日本、欧美等国家手里。其中,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方面优势明显,欧洲在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美国主要优势在系统集成领域、医疗机器人和国防军工机器人。

  而要加快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其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还有一个是能否建立这样的氛围和研发基地。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佛山发展机器人制造业,有一个比较大的薄弱环节,是没有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接,无法形成机器人研发的支撑体系。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两个龙头:给北京和上海的发展建议》当中就指出,大学和公司都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门。美国的经验表明,当大学和公司携手合作时,创新方面的生产率就提高了。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在2007年,上海的大学转让技术的合同价值已达到了1.71亿元,而这无疑也对企业创新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幸的是,“可怕的顺德人”已先行尝试。顺德与中山大学共建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建设多个公共试验平台和创新实验室,当中就包括了机器人技术。

  如果能在整个佛山的层面,成体系地引入相关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形成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氛围,相信对促进佛山的机器人制造应当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如何结合财政的手段和市场的手段,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黎诚)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