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性暗示弹窗资讯“耍流氓” 少年网民“很受伤”

2014年09月23日 13:33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青少年上网已呈低龄化趋势,在家上网比例高达86.7%,孩子上网安全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然而一些软件的弹窗资讯打起了“擦边球”,内容含“性暗示”,诱惑性强。
  现象:“性暗示”弹窗难屏蔽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4亿,小学生在青少年网民中的占比为11.6%,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近八成未成年人遭遇过网络不良信息。
  自控能力差、辨别能力弱的学生网民,一旦缺少家长的监督与引导,就可能被网上的不良信息所诱惑,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学生家长通常会在电脑里安装安全软件或绿色浏览器等,屏蔽不良网站和垃圾信息。但一些电脑常用软件的弹窗资讯,则成了“漏网之鱼”。据记者调查,一些软件的弹窗内容含有“性暗示”。如某款软件的弹窗资讯里,涉及到性的内容,多则有二十多条,少则也有十几条,其中不乏“全裸、刺激、猥琐、湿身、艳照、性感、双乳”等词汇,并有尺度较大的写真图片和诱惑性强的视频。另外,这些弹窗是以“资讯”的名义自动弹出来的,让学生不容易识别,也不容易屏蔽。
  影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对此,有网友分析:“弹窗信息带有黄色或者暴力色彩已成了一些企业和网站增加点击率的手段,而且用户的选择权被剥夺,只能被动地接受。”
  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林秘书长表示,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辨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些信息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缺失责任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性的错误认知,严重者可能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有学者也指出,保障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需要企业的自律、未成年人的自觉、有关部门的监管、家长引导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合力。(郑瑞洋)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