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申遗背后的过程:丝绸之路申遗用了整整8年

2014年09月25日 14:5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申请什么

  从建筑到珠算都行

  我们通常所说的“申遗”,全称是“申请世界遗产”,顾名思义,就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遗产委员会”申请成为“世界遗产”。

  地球诞生数十亿年,人类出现数百万年,留下了无数风景、古迹、文物、传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极少数留存到了今天。我们从它们身上能够领略历史之美,能够了解千百万年前的景象。这些都是属于全人类的遗产。而1972年成立的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就是负责将这些遗产登记造册,以便让全人类都能了解到这些遗产之珍贵和美丽,并敦促各国对遗产加以保护和恢复,免得遭到破坏。

  不过,地球那么大,国家那么多,你说你这个是遗产,我说我那个是遗产,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啊。所以,“遗产委员会”要求各国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你说你的某个东西属于遗产,那就把详细情况和理由写个材料,给咱送来。咱先看材料,再去实地考察,考察后觉得你这确实珍贵,那就把你这个东西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这样,你的这个东西就成为正儿八经国际公认的“世界遗产”了。

  联合国所谓的“世界遗产”,总共分了这么几类:

  一是文化遗产,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遗产,比如建筑群。

  二是自然遗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比如独特的自然地形、大瀑布。

  三是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就是既有人类杰作也有大自然杰作的混合体。

  四是文化景观,就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的杰作”,比如一些在自然独特地形基础上的建筑。

  以上四类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有物质实体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遗产叫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一些传承的风俗、习惯、艺术、礼仪等,这些非物质的遗产,专门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来管理评审,有一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行收录。关于非物质文化还有两个册子,一个册子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濒临失传的那些非物质文化。一个册子是《优秀实践名册》,推荐各国在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秀实践活动。

  2014年6月这次的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都是属于“文化遗产”项目,而在去年,我国的“珠算”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录。

  怎么申遗

  材料准备至少一年

  联合国遗产委员会每年开一次会,会上干几件事情:(1)增加收录新的世界遗产(2)确定老的世界遗产,哪些保护不力,需要联合国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加强保护,或者提出建议(3)哪些老的世界遗产已经给破坏完了,得把它们从名单中删除。此外这个委员会还有一笔钱,叫做“世界遗产基金”,专门用于给保护世界遗产的国家提供资助。你要保护你的遗产,但是没钱,没关系,联合国给你资助一部分。

  怎样才能申请世界遗产?首先你要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严格规定,提交一堆正式的申报材料。材料送到后,委员会就安排专家,用半年多的时间进行考察和论证。根据这些专家的报告,委员会再开会讨论,经过若干轮马拉松会议,得出结论,或者同意申请,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者驳回申请,对该项目不予录入;或者推迟审核,要求申请国补充材料或者进一步等待专家考察。这中间单是提交材料后的流程,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如果加上前期准备,后期可能的补充材料等,更是长期的艰苦工作。比如本次大运河的申遗工作,从2009年就开始准备,前后五年多才最终修成正果。而丝绸之路的项目则在2006年启动,中国为此整整努力了8年。

  巧用名额

  中国与吉尔吉斯

  联合申报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委员会最新规定,一个国家原则上每次只有两个申请物质遗产项目的提交名额,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自然遗产项目。

  但是咱中国地方大,历史悠久,前些年没这意识,近些年知道申请了,发现咱积压的可申请项目太多太多了,一次两个名额(其中文化遗产最多只有一个名额)压根不够。咋办?

  好在,委员会还有另一个规定:同一个项目可以单个国家申请,也可以几个国家联合申请。几个国家联合申请,则只占其中一个国家的申请名额。

  这么着,咱就有主意了:合伙。借用别人的名额,申请自己的东西。比如2014年这一次,我国的京杭大运河项目是由我国独立申请的“文化遗产”。而丝绸之路项目,则是由我国和同为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三国共同申请的“文化遗产”,占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申请名额。这也算是资源互补的双赢。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多国合作申报成功项目。

  至于我国的另一个自然遗产项目名额,这次则是对南方喀斯特地形的二期项目进行申报,并在2014年3月获得通过。南方喀斯特地形一期原本已经在2007年获得批准,这次算是进行了扩充。

  遗产多少

  今年6月全世界已有

  1000处物质遗产

  由于各国都在不断申请,世界遗产整体来说是在不断增长的。到2014年6月下旬,随着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作为自然遗产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名录》上总共有了1000个物质遗产,其中大部分是文化遗产。这其中,拥有物质遗产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总共49处。咱们中国居第二,加上这次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一共47处。

  在古代,中国是东方第一强国,意大利(古罗马)是西方第一强国,两者分别引领东西方文明,因此拥有最多的物质文化也不足为怪。

  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是近十余年才开始的,全世界也只有100个左右。其中中国拥有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稳居世界第一。

  韩国申遗为何触动中国人神经

  申遗过程本身

  就会加深对遗产的了解

  最近几年来,国内各城市、地区纷纷热衷于申遗,把自己所在地的名胜古迹什么的给包装了申报上去,一时间为了抢这个名额恨不得打起来。那么申遗到底有什么好处?

  首先,申遗这个行为本身,即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当地人来说,都是值得珍惜值得骄傲的,是文明的组成部分。在申遗过程中,整理遗产材料,提取遗产信息,这本身就是一个加深对遗产了解的系统工程。一件遗产,可能放在某地数十年少人问津,甚至遭到破坏。这一申遗,好了,老百姓和官员知道,原来咱还有这宝贝。到底这遗产宝贝在哪里?看看申遗材料,如此这般,在了解遗产妙处,领略文化内涵的同时,多少会增长对家乡的感情,这件宝贝也就不至于湮灭在红尘之中了。

  其次,申遗也是把遗产项目乃至整个地区的名片打向全球,带来经济收益。张骞墓以前外国人有几个知道?便是中国人自己,知道张骞,恐怕也未必知道张骞墓在哪儿。现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了,汉中固县也就因为张骞墓随着出名了。这一方面能带来直接的后续经济收益,比如吸引人前来固县旅游,提高固县乃至汉中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给汉中本身增加了一张对外交流时的名片,提高知名度。

  另外,申遗成功之后,遗产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关注,也有助于对其的保护。在多渠道的关注下,有助于减少一些恶性破坏事件,或者对其保护与有效开发研究提出更可行的建议。“世界遗产基金”也可能会拨款进行资助。而对当地政府及民间社团而言,如果能申遗成功,作为政绩或社团成效,也是相当能长脸的。

  申遗并不是

  遗产保护的终极模式

  毫无疑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的工作,有助于保护中华大地上的珍贵遗产。但同时必须注意,一切围绕申遗转圈,也是不合适的。如果仅以“申遗成功”作为保护遗产的“终极模式”,对于中国拥有的千百万遗产,并不能有效保护。

  首先,联合国的“世界遗产”,有其特定的评审规则、标准和流程,也限定了每年提交的名额。以十年、二十年为期,有望排入“申遗”备选队伍的,也就那么几十个项目。如果一门心思申遗去了,主要的人力物力和社会关注力都落在这几十个项目身上,其他遗产怎么办?

  其次,联合国的“世界遗产”标准,也只是就全球范围内评选的一个参考价值尺度。人类文明千姿百态,并不是所有的珍贵遗产都能符合这个标准。一味比照申遗标准去寻觅,对不合标准的置之一旁,也可能会错失许多珍贵的财富。

  申遗如果成功,确实很能体现量化的功绩,也可以带来直观的名气效果与经济效益。然而这毕竟是在用别人的尺度来肯定自己。但历史遗产的真正可贵之处,不在取悦别人,而在找回自己。名山大川,遗迹古迹,蕴含的是自然与人类文化之美,是历史沧桑下的力量与坚韧。这些,无论有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定,都应该能让我们胸怀激荡,感慨系之。

  因此,申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这工作不能单纯奔着一个联合国颁发的名号去。通过申遗过程,发掘更多的自然和文化财富,使之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使之能为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辐射能量,这才是真正意义所在。丝绸之路的申遗已经成功,中国境内的22个遗址被载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材料。然而除此之外呢?无论是张骞凿穿西域的筚路蓝缕,还是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千年旅途,这其中蕴含的文明碰撞、冲突和交流,其辐射到的区域,何止这22处?以丝路申遗为契机,提纲挈领,牵引出这背后浩瀚的历史元素,如此才能将千百万人踏出的这条曲折大道,真正化为能为今用的宝贵财富。

  从端午到泡菜火炕

  韩国申遗常常触动中国网民的神经

  近几年来,中韩两国的民众就“非物质文化”在网络上颇起了些冲突。其中导火索之一,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激起中国民众轩然大波:端午节是咱们的啊,怎么能被韩国人抢去?一时之间,群情激昂,甚至要求国家文化部门上书联合国,正本清源。

  其实这是个误会。韩国申请的项目,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就是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于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包括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假面舞、农乐表演等。它虽脱胎于中国的端午节,实际上项目本身则是韩国自身的风俗习惯。

  韩国独立建国才几十年,但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非常重视,早在1967年就把“江陵端午祭”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并长期举行相关仪式。可以说正是这种对自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促使他们在申遗路上抢先一步。

  不过,对中国而言,有韩国此举刺激也并不是坏事。正是在韩国申请江陵端午祭的冲击中,让我们发现过去对自身文化保护的不足,进而奋力弥补。就在韩国开始申请的当年,湖南岳阳汨罗江也举行了盛大的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2009年,中国的“端午节”通过评审,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直担心“端午节被韩国人抢走”的同胞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由于韩国文化本身就脱胎于中国文化,二者的近似度很高,所以韩国的申遗经常会触动中国网民的心弦。这不,2013年12月,韩国的“泡菜文化”也和中国珠算一道,被收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部分同胞又生出一丝遗憾,泡菜也是咱中国发明的啊。不过其实也没什么,联合国收录的不是泡菜,而是韩国的“越冬泡菜文化”,据委员会说,这种韩国代代相传的日常饮食,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实际上韩国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就在向全球推广它的泡菜,到2013年才申请,也可称为“十年磨一剑”了。另外,2014年韩国拟将“暖炕技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该消息一出,又有中国网友呼吁我国应把“火炕技术”申请非遗。(杨益)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