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面对旅游文明仅呼吁和谴责显得苍白无力

2014年10月08日 11:4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国庆黄金周过去了,旅游文明再次成为大众话题。媒体报道称,国庆长假期间,许多高速公路出现堵车情况,在堵车过程中,许多地方出现了“堵车垃圾带”。比如,短短几天的堵车,在甬台温高速宁波方向距离猫狸岭隧道一公里的高速护栏外就出现了一条数十米长的垃圾带,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垃圾。(10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堵车垃圾带”,网友们普遍表示出了义愤,但不得不提的是,现在满口义愤的人,回到现实中来,特别是到旅游中去,会不会成为其呼吁和谴责的“同类人”呢?答案恐不乐观。

  这里就涉及旅游心理学的内容。在“黄金粥”拥挤的现实背景下,对于一些人来说,无论主观是否认同,旅游恐怕也仅仅是“出了一次门,看了很多人”。不要说人山人海,即使看到了真山真海,要不了多长时间,也只剩下了照片证明“到此一游”。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指向的一点,就是旅游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挣脱和超脱。而在这种挣脱和超脱中,有些人更多地依从情感原则而不是理性原则,把必要的自觉自律抛弃掉了。

  旅游过程中的特殊场景和情境,可能会释放人性中一些压抑和理性的成分,甚至会放大一些非文明的成分。于是,明明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内敛很谦逊的人,在旅游中也可能会表现出奔放甚至狂放的一面。特别是到了一个陌生、拥挤的环境,更可能表现出一些不文明的言行。这大约可以从环境消费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

  面对旅游文明,呼吁和谴责是需要的,但若仅止于此,就显得苍白无力。显然还需要一些制度上的防范,特别是应对上的准备。比如有消息称,深圳某景区的5万个陶瓷小人,几乎全被游人拔走,再一次引发了素质大声讨。但从旅游管理上讲,5万个陶瓷小人完全不设防,这么做对不对?这样的旅游管理,说好听一点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说尖锐一点则是“懒政”、“不作为”,没有把问题想在前面,没把工作做到前面。

  又说,刻字“到此一游”是个老问题,去年媒体还报道,埃及神庙竟然也惊现中文“到此一游”。与国内铺天盖地的批评不同,事发地埃及的导游却检省自己没有尽到提醒的责任。的确如此,如果导游尽到了提醒的责任,还会有类似事件大量发生吗?如果景区对一些易被刻字的地方加以防范,甚至提供一些无伤大雅的地方满足部分人的“刻字欲”,类似不文明现象都会少得多。

  在特殊情境下,许多游客其实也有着“孩子气”,不文明行为有时就像顽童的劣习一样,需要时时提醒、引导、告诫甚至惩罚。台州高速交警部门表示,他们特地协同养护部门在紧急停车带及广场上设置了多个垃圾桶,就是为节假日堵车时的驾驶人服务的。这么看来,有关部门也确实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但依然想问的是,垃圾桶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及时做好提示?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旅游文明别只剩下呼吁和谴责,还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努力,需要一些顶层的设计。这同样是观察“堵车垃圾带”的一个维度。(毛建国)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