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川23岁2米高男子体重不足百斤 患重度肺结核

2014年10月13日 11:38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银川23岁2米高男子体重不足百斤患重度肺结核

  疾病,让他的肺“烂得一塌糊涂”;重度营养不良,让身高2米的他,瘦得只剩不到100斤。其实,他有生的希望,但因为生活拮据,母亲不得不将他接出医院,即便他略微有了好转,也面临着跨不过去的坎儿——高额医药费。

  病榻上的石德铭已是骨瘦如柴。

  你能想象,一个身高超过两米的人,体重竟只有不足百斤吗?

  在银川,就有这样一个小伙儿,今年23岁,患有重度肺结核,因家庭贫困,治疗时断时续,严重的感染,他的呼吸也已经很困难了。

  他叫石德铭,刚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刘敏及其丈夫收养并照料长大,但因一直未办理相关领养手续,石德铭一直是“黑户”,小学、初中都是找人才勉强入学的,至于高考、工作,对于石德铭而言,更是一种奢望。去年,本报报道了他的事情,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他终于有了户口和身份证,喜欢平面设计的他,还憧憬着将兴趣发展成职业。

  疾病让他瘦成皮包骨

  9月27日上午,石德铭的妈妈刘敏哽咽着拨通记者的电话:“帮帮我吧,我的孩子情况很不好,已经有点儿昏迷了,我很怕他挺不过来。”

  来到西桥北巷一栋老旧的住宅楼里时,屋子里除了制氧机一吸一放规律的排气声,间或还伴着几声气若游丝的咳嗽声,这就是他们的家。

  顺着刘敏的指引,记者见到了躺在床上的石德铭,纤细的胳膊和腿,差不多粗细——都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侧躺时,后背的脊椎骨,一节一节地撑着皮肤,突兀而又整齐地排列着。

  闭着眼睛的他,似乎想用力大口呼吸,却又无法将胸腔扩展开,只能疲累而又努力地吸着氧气,床边还放着与他身体相连的引流管。

  他已无法用语言来交流了。

  23岁生日,进了医院

  刘敏介绍,之前,石德铭就一直咳嗽,由于顾忌家庭开支,一直没去医院检查,只是当成感冒在治。

  9月9日,是石德铭23岁的生日,谁料这天晚上,他被紧急送进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最终被确诊为右侧大量气胸,双侧肺大泡,左侧支气管扩张并感染,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还有活动性肺结核,即具有传染性。经过6天的治疗,转入银川市第四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22日,由于经济极其拮据,刘敏强行带着儿子出院。原以为有免费药物维持,在家里慢慢养着,会好起来,但疾病似乎没打算就此放手。

  9月27日上午,孩子的病情又有了反复。求助无门的她,拨打了本报记者的电话。在记者的协助下,刘敏再次将孩子送入银川市第四人民医院救治。

  听到母亲打电话送他去医院,身高2米的石德铭在床上嘤嘤地啜泣起来,不时地咳嗽两声。刘敏赶紧劝儿子:“别哭了,我们想办法接着给你治,一定能治好,等你好了,一定要好好地回报社会,去帮助你能帮助的人,就像别人帮助你一样。”

  9月28日,记者在市四医院见到了呼吸一科主任医生徐麟。当记者提出了解石德铭的情况时,一旁的一位护士听到石德铭的名字,说:“他啊,耽搁了,现在肺组织破坏得很厉害,烂得一塌糊涂。”

  徐麟告诉记者,石德铭入院时,由肺结核引起的右侧液气胸,胸腔内大量积液、积气,右肺无法扩张,医院当即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几天的治疗,肺功能有所恢复,肺组织部分复张,情况渐趋稳定,可家属强行出院了,出院时身上还插着用于胸腔排气的胸腔引流管,按照规定是不允许出院的,可又不能强留。这次入院,他依旧是收治的病人中较重的一个。如果有医保,是可以报销相当一部分医药费的,他就可以有更好的治疗,可惜他没有。

  病情暂时稳定

  刘敏告诉记者,去年才给孩子办理了身份证,当时忘了办医保,没想到孩子今年会病重到这个地步,明年的医保今年10月份才开始办理。

  徐麟说,按照石德铭的病情,他是不能中断治疗的,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虽然病情很重,但坚持好好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前期如果不再出现其他并发症,一个月的费用在1万多元,后期病情稳定了,费用也会降下来。

  10月10日,记者再次与徐麟取得联系,得知石德铭经过近半月的治疗,临床症状略有好转,但仍处于危重状态,有真菌感染的症状,医院也在尽力为他医治。

  石德铭的母亲则再次发出求助,她真的不想失去孩子……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徐麟告诉记者,在他收治的病人中,大部分的家庭条件和环境都不太好,还好有医保,基本都能看得起病,但看好肺结核的花费对于他们来说,依旧不是笔小数目,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他的病人因为钱而中断治疗。

  一些病人,即使检查呈阳性,还有传染性,仍强行出院,这是很危险的。对于病人来说,会有生命危险;而对于外围的人来说,结核病是通过呼吸传播的,周围人容易被感染。

  徐麟介绍,一些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国家,针对结核病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在医院,采取隔离治疗;病情稳定但仍旧具有感染性的,会转入社区继续隔离治疗,严格限制外出,有专门的义工帮助患者购买粮食、蔬菜等日用品,每天监督患者吃药,并负责打针,直至康复。

  走出医院,记者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有这样一种机制,为像石德铭这类家庭贫困的慢性传染病患者,开通一个治疗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可以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可以不必为钱而中断治疗。可不可以制定一套机制,针对传染性极强的病症,治疗直到康复为止。这不仅是对患者个体生命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负责。

  记者 季春静 文/图

【编辑:和星晨】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