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子女想继承存款没有密码 雇人告已故老妈

2014年10月18日 12:51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都觉得人活着钱花完了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可是,有时候人死了,钱没花完也比较麻烦。这不,张老太因病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存款,其子女想继承这笔钱,却苦于没有密码,为了能把这笔钱取出,他们可谓花样百出。最后,干脆利诱一老头儿,以借款为由让老头儿将自己已经去世的老妈告上了法庭。

  借钱不还 老汉状告老太

  今年8月的一天,李老汉来到徐州新沂法院对借他钱的张老太提起诉讼,称今年6月25日,张老太向他借了2.8万元钱,约定一个月还钱的,结果过了一个月了还没还,现请求法院判决张老太还钱。

  欠债还钱是再普通不过的案子了,可是,承办法官却觉得这件事有点儿奇怪。怎么说呢,2.8万元对于一个八旬老太太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样一个老人家,怎么会在一个月内需要这么多钱?就算有急用,为什么不向儿女要呢?话又说回来,这李老汉怎么也敢借呢?

  走访发现 老太早已去世

  为了慎重起见,承办法官按照诉状地址到被告张老太家走访,结果发现,张老太早已去世。不仅如此,其去世日期竟然是在借款之前。也就是说,李老汉起诉的是个已经去世的人,李老汉怎么会借钱给一个死去的人?

  问题没解决,疑团却一个一个来了。为了了解案情,法官找到了案件的重要人物:原告李老汉。面对法官的询问,李老汉显得有些紧张,对于一些相关细节的问题,回答得支支吾吾,最后,干脆说自己喝了酒脑子不清醒,等第二天再到法院说明情况。

  打假官司 为取母亲存款

  令法官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陪同李老汉一起出现的还有张老太的子女。面对法官,他们仔细说出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其实,张老太并没有借钱,这个官司是他们几个子女策划的。

  原来,张老太生前留下了一本存折,里面有2.8万元钱,等张老太去世后,子女想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作为遗产分割继承。可是,当他们到银行取款时,发现没密码根本无法取款,只得回家。后来,他们和邻居闲聊时,得到同村的“明白人”指点,到法院去打个官司,法院可通过划拨把钱划给当事人,不需要掌握存折或密码。

  于是,他们便找到了为母亲操办丧事的李老汉,请其出面编造母亲借款之事,双方约定:如李老汉顺利拿到这笔钱,他们会支付一定的报酬。

  法官:闹剧以撤诉结束

  面对如此利诱,李老汉答应了,于是便有了这场官司。

  承办法官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对原告和被告子女的陈述进行了核实,查明事实后,法官严肃批评了他们的错误做法,并称这是虚假诉讼,严重者需承担法律后果。承办法官告诉众人,进行虚假诉讼的社会危害性以及会对其个人造成的不利后果,并依法对其进行训诫。李老汉和张老太的子女在得知其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后,也做出了深刻检讨,对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荒唐行为悔恨不已。

  最终,这起讨债案件以撤诉结束。

  ■链接

  这笔存款到底该怎么取?

  折腾了一场,钱一分没取到,还差点因为虚假诉讼承担法律责任,张老太的子女可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官司以撤诉收场,可张家人依旧高兴不起来,他们关心的是这笔钱还能不能取出来?到底该怎么取?

  带着大家的疑惑,记者采访了江苏银行河西支行的相关负责人高扬。高扬肯定地告诉记者,这笔钱可以取,只是手续有点复杂。首先,张老太的所有合法继承人都必须到场,前往公证处办理公证,证明张老太的存款数额,并确定对这笔存款的继承方式,包括由谁继承、继承份额的分配方法,之后继承人带着公证书到相关银行,银行确认后,即可领取存款。陈菲

  ■提醒

  亲人去世后不要急着注销身份证

  老人去世后,如果老人的户籍信息和身份证注销了,同样取不出存款。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南昌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周先生称,银行为保护存款人的隐私,不接受一般客户向银行申请查询亲人包括朋友存款,只有司法机关等部门才有权力查询客户的存款情况。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建议储户平时对自己的资产情况和密码备份,最好是告诉值得信赖的人。否则,一旦遭遇意外,留在银行的存款要取出来,继承者少则花百元,多则花千元甚至万元,为公证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亲人过世后,家属先不要急着注销其身份证。只要知道密码,并持有储户开户人的身份证和领款人的身份证,到银行取款并不存在问题。施婷婷 整理

  ■声音

  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很多起这样的事件,这种“休眠存款”要解冻起来,还真得费周折。银行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是按照制度就必须如此,为了保护储户的安全等。但是既然这样的规定给储户带来非常大的麻烦,那么这种规定和制度是不是应该有改进的空间呢?而且在执行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就得一刀切呢?从全国来看,这种现象经常发生,银行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就应该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个麻烦,而不能只让储户一次次去开各种证明来取得本应属于自己的存款。施婷婷 整理 记者 陈菲 通讯员 新轩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