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伊犁河谷住村干部助村民抗旱 要把损失降最低

2014年10月21日 13:49 来源:新疆日报 参与互动(0)

  伊犁河谷:住村干部助村民抗旱记

  住村观察

  今年,对伊犁河谷的农牧民们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法忘记的年份。5月以来,伊犁河谷遭遇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春季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82.7%,偏少幅度位于历史第一位。河谷农事关键月份的5月,降水量仅18.1毫米,州直各县(市)春播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

  在全州上下齐心抗旱的队伍中,住村干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生活在村里,却掌握着联系外界的诸多渠道。在伊犁河谷的各个村庄里,住村干部们竭尽所能,力争帮助农民将干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发掘出不少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帮助。

  托普亚尕齐的静与动

  10月18日,记者驱车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往东南方向走40公里,越走越冷清。在海努克乡托普亚尕齐村下车,就能感觉到一种超乎寻常的安静,说话声音稍大些,都会在巷道中传出老远。

  “这个村共306户,1320人,有耕地18230亩。”县林业局住托普亚尕齐村工作队队长曾伟华说,人均近14亩耕地,远远超出伊犁河谷人均耕地3亩的占有量。看到记者为此动容,曾伟华立刻补上了一句:“这么多地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因为没水。”

  经他提醒记者才发现:视野所及,田地上的土都呈粉末状,那是持续干旱后才出现的状态。“今年就没下过几场雨,庄稼基本绝收了。”曾伟华说。

  托普亚尕齐村水源只有两种,冰雪融水和雨水。从南部山区融化的雪水要供两个村的耕地使用,托普亚尕齐村在上游,水依然远不够用。全村人基本上依靠农业为生,今年的大旱直接将农民们推到了绝收的边缘。

  “你看这渠,别说现在,就是夏天里面也没水。”曾伟华指着一条石砌的斗渠说。渠旁一条6米宽的砂石路是今年修的,3.5公里长的路笔直地从农田中穿过。在这之前,这条泥泞狭窄的土路是农业机械进出田地的必由之路。今年工作队耗资30万元,将这条路升级改造成一条大道。“如果不是旱情,现在这条路上应该跑着拖拉机了。”曾伟华说,“但明年它会派上用场。”

  从春天开始,工作队就一直紧密地盯着天气。“这里正常年份也缺水,可选择农作物就玉米、小麦、红花这么几种。”曾伟华说,“我们认真分析今年的天气,建议村民多种抗旱能力强的红花,队里花了两万多元,给最贫困的人免费发放红花种子。”

  车子在一个简陋的院子门口停了下来,村党支部书记吐逊拜·库尔班大声喊了一句,莎依班·吐尔逊从50米开外的另一个院子里笑着往这边走来。“她家的红花种子就是我们提供的。”工作队队员佟吉荣说。

  看到工作队来,莎依班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工作队好,给我们办了好多实事,有困难去找他们也总是帮忙,你看

  路修得多好。”莎依班腼腆地说,“还给我们红花种子,但天旱了没办法,是天气的事情,我家的红花、麦子都绝收了。”

  可这位40多岁的妇女并没有一点绝望的神色。

  “我们日子还可以过得去,工作队给我们介绍了好多工作,我丈夫女儿都去打工了,如果不是今年腿有点不好,我也擀毡卖钱了。”莎依班说。她的丈夫帕力曼江·米吉提此刻正忙着播种冬麦,闲下来他就去附近打短工。工作队队员是15公里外伊泰工业园的常客,帕力曼江就常被工作队介绍到类似这样的地方打工。他是壮劳力,一天的工钱可以开到150元。女儿麦孜莱姆今年刚从乌鲁木齐一家技术学校毕业,此时,她正和村里其他76人一起在博乐摘棉花,这也是她第一次外出拾棉。“我们天天通电话,女儿说自己吃得好住得好,拾棉花一公斤2块,她每天可以摘70公斤到120公斤,已经摘了20多天了,昨天还给我说明年还要去呢。”莎依班说,“今年天虽然旱,但我心里不慌。”

  “村里年纪大的人我们组织去周边打工,壮劳力和80后、90后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组织他们去摘棉花。今年虽然旱,但是大家的情绪相对比较平稳。”曾伟华如是说。

  莎依班对明年满怀希望。事实上,托普亚尕齐村的农田基础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结合项目,依靠财政投入为该村1.8万多亩土地全部安装了滴灌,并在下游的村里打了8眼机井。这意味着明年山里的雪融水将全部供托普亚尕齐村使用,滴灌技术又可以省水。这一切都作为公共工程来进行,村里人没有负担费用。“今年用了一下(滴灌),很好,可惜后面没水了;明年水量充足,我家的25亩地会有一个好收成。”莎依班说。

  奎太买里村的好运气

  17日中午,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奎太买里村村委会的篮球场上,阿布都赛买提·阿布都热西提正翻晒玉米。脱粒玉米摊成金灿灿的一片,映着他轮廓分明的脸。

  “这是队长建议选的品种,确实好!今年旱情这么严重,我每亩还是打了900公斤。”阿布都赛买提边干活边对一个人笑了笑。那人叫朱涛,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在这里,他的身份是住奎太买里村工作队队长。

  “本来(亩产)还可以更高,但事情曲折,只好退而求其次了。”朱涛说。

  玉米是伊宁县的主要作物,上百万亩耕地,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70万亩。由此,伊宁县成为各类玉米品种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每个村都有好几家种子经销商。“作为业务部门,原本我们想着把最适合这个村的玉米品种提供给农民,然后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这样产量会很高。”朱涛说,“但

  最后没进行下去,因为这么做等于直接妨碍了当地经销商

  的利益,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免费提供化肥等等。农民没有采纳我们的意见。”

  工作队并没有气馁。“毕竟我们刚来,大家需要时间增进了解,经销商常年为当地农民提供种子,也不能剥夺他们的正当利益。”朱涛告诉记者。工作队改变了策略,针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当地种子经销商销售的七八个品种中挑选出最适合奎太买里村种植的品种,建议农民种植。“这样两全其美。”朱涛说。

  正是听取了朱涛的意见,阿布都赛买提的玉米才能在旱年丰收。当他晒玉米的时候,苏金贵正在院子里搬菜。一亩多的菜园里大白菜绿、西红柿艳。“队长,今年这菜苗可是给我省了至少500块钱呢。”苏金贵迎上来说。考虑到今年旱情,工作队还为每户农民购买了四五种菜苗。“村里有些人家院子种了菜,有些就荒在那里,我们发了菜苗给大家发展庭院经济。一个夏天都不用买菜,这样算下来,每户都能省下500元左右的费用。”朱涛说。

  渠道里的树

  距阿热吾斯塘乡40公里的巴依托海乡其格勒克麻扎村,萨吾尔·买合木提将刚采收的玉米摊在地里晒,秸秆则堆成了高高的草垛,这些秸秆足够他家6头牛舒舒服服地渡过冬天。63岁的萨吾尔身形有些佝偻,但吐尔干江·依不拉音可不敢和萨吾尔比手劲。“老汉力气大着呢!”吐尔干江笑着说,作为伊宁县政协住其格勒克麻扎村工作队队长,他和萨吾尔已经很熟了。

  萨吾尔今年种了42亩玉米和10亩其他作物,让人惊奇的是,连种带收,他居然一个人干。“我一个人可以种啊,现在水3个半小时就浇完了,今年水没有浪费,往年12个小时浇水的事情有!”萨吾尔乐呵呵地说,“海麦斯(全部)收入3万多块钱有!工作队和村里渠挖得好!”

  从3月份住村,吐尔干江等人就和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外克力·阿布都克依木一起,将其格勒克麻扎村的水利改造提上了日程。5月旱情刚刚显现,工作队和村干部就对村里40公里的渠道进行清理和修葺。这些渠道里有很多农民自己种的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清渠时,吐尔干江以为会有强大阻力,但大家全都举手赞成。

  “清渠是好事情啊,干部为我们想,我们也要为干部想嘛!”萨吾尔笑着说,“我那个地跟前的渠里面,五六十棵树有呢,全办了证后砍掉了。”40公里的渠道里,农民们纷纷主动清除那些自己早年种下的各类树木。渠道被修得整齐干净,大大提高了水流的利用率。

  “为要水我都不知道往水管站跑了多少回了。”吐尔干江说。从5月开始,工作队就一遍一遍地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尽可能保障了其格勒克麻扎村的农业用水,而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伊犁河谷,大多数村庄今年都面临着干旱的威胁。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干旱对农民们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无论收入上升、持平还是亏损,大家心里是温暖的,干部们和农牧民在一起。(本报记者刘东莱)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