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问诊野生种群无后之殇 谁侵扰了中华鲟“产房”

2014年10月23日 16:1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当长江口的天气由暖转寒,野生中华鲟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几乎成了科学圆桌上的定论。上周末,新成立的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特邀各方专家,共同问诊中华鲟的“无后之殇”。专家推测,很可能是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自然节律的紊乱,以及气候、工程等因素的叠加,让中华鲟找不到合适的“产房”。

  无处产卵的尴尬,32年前中华鲟也曾遭遇。1981年葛洲坝截流,远在上游金沙江的中华鲟产卵场只能隔坝相望。所幸第二年,成年中华鲟开始在葛洲坝下产卵,并逐渐稳定下来,新“产房”由此形成,不过面积仅为葛洲坝截流前的5%。每年,奔赴“产房”生养的鲟鱼妈妈从之前的数千尾锐减到现在的几十尾。

  即便有了物理空间的“产房”,中华鲟对于分娩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鲟鱼专家、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博士介绍,水温是一个必要条件——在中华鲟的产卵季节(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产卵场区域的水温必须达到18℃以下,鲟鱼妈妈才会生产。如果“产房”水温与季节对不上,鱼卵很可能就出不来,这是中华鲟1亿多年进化形成的生理习性。

  近几十年来,长江上游截流蓄水不仅引发“滞温效应”,同时也改变了流量、流速等的时空节律。正如一位专家所言:“长江本该四季分明,冬季枯水,夏季涨水,如今宛若进了空调房,有些‘内分泌失调’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一份分析报告中表示,2013年夏季,长江上游气候异常,水温相对于往年偏高,可能对中华鲟繁殖产生一定影响。

  据预测,2014年长江流域气象条件有利于中华鲟的繁殖,如果今明两年仍监测不到野生中华鲟的产卵行为和幼鲟,那么长江的水文环境是否还适合中华鲟繁衍生息将存疑。

  那么,拯救“产房”可行吗?专家表示,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供尝试:一是建人工替代产卵场,即重新寻觅一片适合的水域,让中华鲟挪个窝,换个地方产卵,但能否成功很难保证。二是科学设计水电调度方式。比如四大家鱼春季产卵需要洪峰,现在没有洪峰,于是想办法制造洪峰。对于中华鲟而言,类似的水电调度理论上可行,但难度要大得多,尚拿不出成熟的技术方案。庄平说,科学调度法往往会牺牲一定的发电量,增加调度成本,能否顺利实施,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与支持。■ 记者 任荃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