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用身体换旅行”式炒作何以迅速传播

2014年10月24日 13:02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10月23日,一条关于“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各大官博纷纷转载。新闻中称一名95后少女因酷爱旅游但囊中羞涩,愿广征各地男友,只要陪玩,便可以“什么要求都满足”。边走边爱的宣言以及一地一男的挑逗,让新闻传播热度攀升,然而这条社会新闻疑点重重,已被初步证实为某社交软件涉嫌色情营销的假新闻炒作。

  “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的新闻源自网帖,却火自某都市报的整版图文报道。因为传统纸媒的介入,媒体官博和网络大V纷纷转载,网络炒作异常火热;还好当天就有相关辟谣,要不然翌日肯定还会有更多传统媒体中招。其实,经历过各种网络炒作事件后,要“打假”这样一条惊爆的新闻并不难——缺失时间、地点、见证人等新闻要素,全文并无对事件女主角采访,所有故事经历均来自网贴自述,还特意点出一款社交app软件,极像炒作软文。

  国家网信办今年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划出了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而面对这样一个网帖,传统媒体如果想要报道,不能没有点质疑与求证的精神,怎能为了吸引眼球,简单将网帖当新闻整版刊登?

  一家媒体判断失误或者缺少职业精神,更多媒体都不假思索地跟风转载推动传播,同样令人称奇。“用身体换旅行”当然堪称惊爆,但绝非所有惊爆的新闻都值得转载和推介,质疑与求证的职业精神,到了新媒体平台同样不能丢。微博、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兼具“大喇叭”的媒体属性,能够迅速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看到一条内容惊爆又貌似可信的信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懒得细想并且立即转发,还是有所质疑并且管住自己的手?

  在自媒体时代,一方面人人是“记者”,人人办了面向朋友圈的自媒体,另一方面又借由“熟人的熟人”关系,让一条消息在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扩散。“用身体换旅行”迅速传播的背后,随手转等社交心理习惯,客观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不要以为你的一次“转发”无关紧要,慎用“转发”键也是公众应该承担的治谣责任。面对扑面而来的可疑消息,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辨和负责的态度,慎用“转发”键,让谣言信息到你为止。

  之前的“挖掘机车震”假新闻炒作,利用了“挖掘机”和“车震”等当红网络热点;此次事件则选用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不约炮就老了”等时下热门话题。恶意炒作的幕后公司已经涉嫌违法,相信自会受到法律惩处;而我们自觉、不自觉参与其中帮助传播的每个人,同样都该有所反思、有所警醒。 ■盛翔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