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干部天价培训无视“禁读令” 被疑突击花钱重现

2014年10月28日 09:2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据10月2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7月底下发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严禁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高等学校举办允许领导干部参加的高收费培训项目。

  “禁读令”颁布近3个月,多地出现官员退学现象同时,一些高收费社会化培训仍在向受“禁读令”约束的人员招生,部分事业单位、国企领导干部仍在参加多种形式的高收费培训……

  质疑

  为不走心的权力做嫁

  需要“辟谣”的是,某些名校的“社会化培训机构”名不副实,说是“社会化”,其实还是权力化、圈子化、交易化、名不正言不顺化,并非开放市场。比之于某些高档餐饮场所,其虽然对“八项规定”为其带来的公款吃喝风被刹因而超额利润率下降心怀膈应,但也因为要维持存在感而不得不做转身状,并且实现了大众化路线上的优雅盈利。可某些吃惯了高官、公款培训、培训费预算“瓜落”的名校培训机构,显然还不愿意放下动动嘴皮子就能一本万利的奶酪,这足见某些知识分子的道义和良知一旦掉在钱眼里,主动爬上来的难度会比普通企业主更大。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里闪现的,是多个无形之爪: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国企的相关领导看重的依然是通过“好读书”能镀金、能广结人脉、能享受权力带来的尊容感;而名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聚集地的知名高校名义上“管不住”挂着自己大牌子的培训机构,实则是有相当客观的利润分肥;培训机构首先吃透的,是有关干部培训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缝隙,以帮助其做账、做假账,和领导一起揩公款、培训费预算的油;参与授课的名教授、大学者和前高官们一起为资本家、领导等高端人士打造了密闭式的交易场所,让知识及知识分子统统成为政商勾连的中介和附庸。

  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归根结底在于权力祛魅化进程尚待加速,干部一旦自始至终都对于手中的权力由谁赋予、受谁监督时而明白、时常懵懂,只能怪相关监管制度未能足够高效地配置和建构,比如那个“不花白不花”的培训费预算制度等;同样,作为教育部领导下的有行政级别的相关高校,一旦成为腐败化生存的肥力、智力供给者,无异于体制内彻头彻尾的拆墙者。

  陈妍

  析因

  禁而不绝为哪般

  事物的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高价培训亦是如此。从举办者来说,无非是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培训机构眼睛也向“钱”看,瞄准领导干部“高学历”文凭需求,而领导干部手握权势,有条件做到出手“阔绰”,有需求,或挖掘出潜在需求,高价培训应运而生。领导干部参加高价培训,除取得文凭的光环,结识权贵,结交达人,建立圈子,也是目的。因此,高价培训越办越火,领导干部趋之若鹜,也不难理解。

  高价培训,既浪费公共资金,又产生不正当的学历观念,更为严重的是拉帮结派,形成“圈子”、利益集团,妨碍党的政策施行,影响党纪国法的监督执行。“禁读”已是反“四风”、纯洁干部队伍、增强党的执政领导的必为之举。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禁止高价培训,理清个中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是首要,从培训机构入手管理,严审培训课程项目,严格收费审批,严管收费列支,斩断培训机构、培训参与者于中获利“链条”,使之不敢、不能、不愿开办高价培训。严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审计,杜绝高价培训费用在公款中列支,切断参训领导干部“财路”,使之不愿参加高价培训。

  堵住高价培训通道同时,疏通举措不可缺少。改变干部选拔任用观念,破除唯学历倾向,注重全面综合识别干部,降低高学历的导向作用。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主管部门,组织、人事、党校等,要从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方面,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解决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本领的理论知识培养瓶颈。

  吴桂桃

  建议

  多管齐下令行禁止

  重病还需猛药医。笔者以为,对于部分干部闯禁读令读天价班乱象,我们应做出积极回应,重拳出击,坚决遏止。鉴于当下复杂局面,除过严厉的禁读令和详尽的配套政策,还应该坚持“多管齐下”原则。首先,全面整顿各类天价班,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严重违规、违法的经营者严加惩戒,直至关张大吉。由此,让那些表面上求知若渴,实际上却思想不端、行为不检的人“无学可上”。

  其次,加强各级各部门、国企及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及日常监督审计,让那些长期以来不顾行业运营实际,迷信预算“做大不做小”并试图从中借机作乱的个别领导趁早丢掉幻想丧失机会。

  再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加强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长期而言,只有大多数党员干部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全心为民服务的宗旨刻进心里,落实到行动上,针对党员干部的各类天价班才无法乘虚而入。

  第四,大力规范各类行业协会的行为,对打着各类国家机关旗号,却又明显与国家禁读令唱反调,为一些无良培训机构及官员牵线搭桥,甚至从中获利分成者严惩不贷。

  最后,动态执行“禁读令”,对于新出现的各种问题,查缺补漏、防微杜渐。譬如,对于在今年7月禁读令出台之前已经报名缴费参加天价培训的情形,如何“善后”?如何合理平衡各方利益?需要进一步做出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禁读令最终保障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在政策执行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唯有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多管齐下、合力而为,才能做到令行禁止,真正把好事办好。

  陈科峰

  延伸

  莫非又到突击花钱季

  毋庸讳言,自从中央反腐治贪、遏制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以来,很多财政拨款部门依据预算到年底大多会出现钱花不出去的现象。过去通行的预算方式是“基数预算”,即:每一年的预算视上一年度的收支情况而定,如果一个单位去年预算没有花完,节约下来的不仅全部上交,而且第二年的预算可能会因此削减。因此为了确保来年财政预算不降低,一些部门就会设法花完预算,不管花得合理不合理,先花出去再说。然而在新修订的预算法中,确立了绩效评价是政府和预算单位的法定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第32条中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等。这和过去的预算方式有了根本性的不同。

  制度的笼子已经扎紧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就不会出现一些部门“年终花不完钱”的情况。但是由于一些地方预算编制笼统、模糊,加上时间紧,虚高的预算掺杂其间出笼就难免了。

  要控制类似新闻中出现的“突击花钱搞培训”的事情,各级政府机构必须对部门的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彻底公开,不妨在政府网站和媒体上进行详细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疑,如果有纰漏,启动问责机制,看谁还巧立名目乱花钱。

  阳光是最透明的防腐剂,将民生和民本抛之脑后,将法律纪律视若无物的行为,无疑是最严重的腐败。遏制这种腐败,国家以及各级纪委必须在平时要及时亮剑,只有这样“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才能杜绝。

  樊树林

  ■三言两语

  ●虽有“禁读令”,奈何根深蒂固!

  ——于大伟

  ●名校有利益,官商有需求,一拍即合。

  ——方翔

  ●当前,领导同志们比着谁的学历高,有市场,自然就有学校愿意挣钱。

  ——胡文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历来如此。

  ——马维阳

  ●突击花预算,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今年的预算花不完说不定还影响来年的预算额度。

  ——张自明

  ●太善于打政策的擦边球了!

  ——林丹彤

  ●这种行为不禁止,伤害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依赖。盼望严格管理。

  ——张宇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