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区办时间银行:居民帮助孤寡老人积累服务时间

2014年10月30日 01:33 来源:CCTV《新闻1+1》 参与互动(0)

  《新闻1+1》2014年10月29日完成台本

  ——空巢老人:不该如此死去!

  (节目导视)

  解说:

  三个星期打不通电话,外地工作的儿子赶回家。却发现七十多岁的父母,已经在家身亡多日。这是发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悲剧。

  小区居民:

  他儿子可能很少回来。很少很少回来。

  解说:

  子女不在身边,邻里知之甚少,社区人手不足。

  滕希华 南湖区烟雨社区党委书记:

  这次发生这么大的意外,这个事情对我们工作上也是一个警示。

  解说:

  老龄化社会加速,面对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社区、社会,哪些工作需要及早跟上。

  《新闻1+1》今日关注:空巢老人,不该如此死去!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呢,是有些沉重的。

  一对老年夫妇,他的孩子在外地工作。但是当他唯一的儿子,打了三周的电话家里都没人接的时候,终于赶回到家里,结果发现父母已经双双离世,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件事情的确就在前几天,真实的发生在浙江的嘉兴。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记者,对发生这件事情的小区所进行的相关采访。

  记者:

  儿子回来过?

  小区居民:

  他儿子可能很少回来。

  记者:

  很少回来?

  小区居民:

  很少很少回来。

  小区居民:

  小伙子你不要生气,你们年轻人只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是不够的。

  记者:

  他的孩子你平时见的多吗?

  小区居民:

  没有见,没见过。

  记者:

  都没见过?

  小区居民:

  我见都没见过。

  记者:

  这边的老人就是说,您也不会经常记得,比如说今天见到他,两三天没见到他,您也不会关注?

  小区居民:

  不关注,不关注。

  记者:

  不关注。

  小区居民:

  老死不相往来。

  白岩松:

  其实这个老人在接受我们记者说话之前呢,还爆了一句粗口。但是我们觉得不太雅呢,给删掉了。但是恰恰是这句粗口,也证明着老人对同龄人离去的一种这个内心,怎么说,是难过还是这个,有一点同病相怜,或者怎么样一种非常复杂的一种情绪。但说句实话,当中国大踏步的迈向老龄化的社会过程当中,这样的事情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关注。

  解说:

  住在浙江嘉兴市菱香坊小区,15幢一楼的这户人家,如今门窗紧闭。这里曾经住着一对老年夫妇,丈夫老陈73岁,他的老伴66岁。他们在这里已经居住了14年。但就在这个月的25号,他们在家中被发现,已经双双离世。发现他们的是夫妇俩唯一的儿子。而发现的时间,距离他们死亡已经过去了近十天。

  黄娜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钱江晚报》记者:

  因为这个男子是独子。他是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就留在上海工作了。他平时因为工作比较忙,不是经常回家。10月25日的时候,(儿子)用钥匙推开门的时刻,他爸爸是赤身裸体趴在地上的。他妈妈是仰面躺在床上。但是两个人都没有了气息。

  解说:

  《钱江晚报》记者黄娜,是最早关注这起事件的记者之一。老陈的儿子跟他说,自己虽然工作在上海,但因为母亲中风,并有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都要靠父亲照料。所以他每周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就在事发两周前,儿子还给家里打过三次电话。

  黄娜:

  10月11日的时候,小陈打电话回去,但是他爸爸当时没接到,他以为爸爸带着妈妈可能去南湖边溜了一下。所以当时没放在心上。10月17日的时候,下了班,他又给家里打了电话,还是没人接。当时他心里有点咯噔了一下,但是因为正好周末安排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也没多想,又隔了一周,他工作忙完之后,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他老爸当时还是没接,那个时候他心里已经着急了。然后第二天,他马上坐高铁回了嘉兴。

  解说:

  如今,我们不知道两位相依为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发生了什么。但根据警方初步的法医鉴定,两位老人别不是同一时间死亡的。而是相隔了近一周。

  梁烨 本台记者:

  经过法律鉴定之后,老陈他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在10月14 15日左右。到10月25日的时候,这个死亡已经有10天左右的时间了。他的老伴死亡时间大概是在10月25日之前的2到3天。那么初步判断老陈的死亡原因,是因为跌倒而导致突发猝死。那么这个老太太是因为之前中风,患上老年痴呆症,也是卧病在床,没法呼救,几天没有进食,没有喝水,脱水以及饥饿,导致死亡。

  解说:

  最后的死亡原因,还有待法医做出进一步的鉴定。父母在家离世,在外工作的儿子10天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悲剧,也让这个小区的居民感到震惊。

  黄娜:

  邻居知道之后,都挺震惊的。因为这个老头每天都会带老太太到南湖边散散步。所以一下子接连几天没见人,大家一开始也觉得有点奇怪,一开始街坊邻居觉得,是不是他们去上海了。就是到儿子那去了,所以也没有特意去他们家敲门,导致挺长时间才发现这个事情。

  解说:

  事发至今,邻里们谈论最多的,还是这对相濡以沫的这对老夫妻平时的生活细节。

  黄娜:

  老陈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对她(老伴)也非常好。邻居们都看在眼里。每天早上吃完面,就拿着早饭回去。在路上还没上耧呢,就喊着阿妹阿妹我回来了,虽然这个时候,他老伴已经好多年张不开口了,已经不会说话了,但是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

  白岩松:

  从某种角度说呢,因为这一对老夫妇同时存在,会让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判断上的错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同时出问题吧。但是两个人同在,其实中间的一个环节一旦出问题,就变得非常脆弱。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这个老夫妇,当中的一位是老年痴呆症,并不能自己料理自己。而另一位看似健康老爷子,一旦突然出现了猝死,最后可能就导致没人照料患老年痴呆症的这个老伴呢,也因为饥饿而这个离去。因此恰恰是这样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误判的现实,最后造成了这样一个糟糕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做几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如果他的儿子在打完第一个电话之后,就会缩短,不再按惯例,一周打一次电话,而是缩短,怎么没人接呢?第二天再打一个。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恐怕悲剧就会减少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着一个日期图来分析。儿子打第一个从上海往这个嘉兴打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是10月11日,没人接听。这个你可以说一切还正常。那如果你13号、14号再打一个呢,如果还没人接,而不是到17号的时候再打电话,还没人接,你就应该缩短打电话的频率,变成一天打一个,或一天打三个。哪怕打第二个电话的时候无人接听,这个时候是17号,马上18号再打,然后这个时候就赶回来,起码可以挽救母亲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法医鉴定,父亲可能是猝死,大约是在10月14、15号。这个可能很难挽救。但是如果17、18号就能赶回嘉兴的话,母亲有可能是饿死的,是出现在22到23号,那么他要赶回来,起码可以挽救母亲的生命。但是问题出在,他依然按照惯例,又隔了一周再打电话,10月24日到25日,这个时候两位老人早已经凉了。因此这是第一个假设。我们还可以做第二个假设。第二个假设就是,如果都是像老邻居老街坊这样,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早上都见老爷子起来去喝点,然后吃完早餐,还拎着打着包回去去照顾自己的老伴。但是接连几天没见,如果产生了一种疑问,马上哪怕能跟居委会说一声,居委会去敲敲门,然后再跟他的儿子联络一下。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而这些假设都没有发生。如果发生了,起码可以挽救,有可能是饿死的这个孩子的母亲的生命。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这一系列假设都没有发生的这种情况下去探讨,两位老人毕竟已经离去了。但是对于2013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2个亿的中国来说,这件事情又敲响了什么警钟,社区能补这个短吗?

  解说: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或许是人生最痛心的遗憾。发生在浙江嘉兴的这场悲剧,我们可以想像,小陈推开家门看到的那一幕,或许会成为他一辈子无法弥补的伤痛。

  烟雨小区居民:

  老头子出去喝酒,酒喝好了回来,带点早餐给她,每天走到这里叫,叫到他老婆在窗户前看到了,再进去。

  解说:

  在周围邻居的眼里,老陈夫妇很恩爱,而他们所在的嘉兴烟雨社区,是当地最早的廉租房小区,一共有5600人在此居住。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1200人,超过了20%。周围邻居反映说,尽管这个小区的老人很多,但是几乎都不相往来。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上下楼也不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就越发减少。

  烟雨小区居民:

  老死不相往来。

  解说:

  烟雨社区,也有相关的针对老人的服务方式。社区设立了居民组长,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但这样的工作人员,只有8位。几乎一位居民组长,要负责100户到130户这样的数量。

  烟雨小区居民:

  特别严重的,我们会定期上门去看望他。

  解说:

  由于众多独居老人,需要率先服务和照顾,老陈夫妇并不是重点关照的对象。所以直到记者前去采访,社区方面才得知老陈夫妇去世的消息。

  滕希华 烟雨社区党委书记:

  确实有点意外。他自己(身体)还是可以的。像这种情况,作为我们社区,他这种情况还没有列入重点的一类里。

  解说:

  根据居民介绍,烟雨社区前两年也曾经尝试过实施过居家养老。并有老年食堂等,相关配套的设施。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烟雨小区居民:

  去年讲是讲要办一个食堂,办好了之后没有人吃,这么远的路谁去啊。也有两里路呢。

  解说:

  记者走访发现,嘉兴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城市。平均5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就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去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所以很多嘉兴的老人,都是独自在家。2009年的时候,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嘉兴一位老太太的身上。

  烟雨小区居民:

  还是我们群众发现的。好几天没出来了,通过社区,再通过派出所打开来看,死在卫生间里。

  白岩松:

  这对老人的这个不幸的离世呢,的确容易由误判。同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跟他的年龄和平时的健康有关。因为他毕竟是老夫妇两人都在,他不是一个人独居的这种空巢的状态。而且呢相对于现在老龄化的状况来说,岁数也不算太大。因为这个母亲66岁,但是她是老年痴呆了。但是这个父亲是73岁,而且平常都很健康,下去还能喝两口,整个周围这种关照系统,从儿子到社区到邻居,可能就会相对呢,不会那么谨慎。因为这属于重点照顾的对象。另外一个问题反映得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少,这对老夫妇,跟儿子之间,跟社区之间,以及跟邻居之间,平常的交流都比较少。否则不会有那种老邻居非常悲愤,并且有点自己也感觉到,共同有这种悲悯感受的时候,用了一个“老死不相往来”。这里头有一种抱怨的语气在里头。但是,接下来怎么去弥补它呢,偶然性的背后又有哪些必然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所长,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杜鹏。杜所长,您好。

  杜鹏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您好。

  白岩松:

  其实围绕着这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里头,您觉得,看似好像谁说得又都有理,这面忙,那边邻居以为他回上海呢,居委会说这是老夫妇,而且岁数没到那么大,我也不是重点关注对象,但是事件还是发生,漏洞在哪儿?

  杜鹏:

  我觉得这个出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的细分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比如说老两口,他都是健康的,可能这个风险就少一些。但是一方他是一个失能的老人,仅仅靠着其中另一方,那么这个风险的系数就很大。所以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做好基础的信息收集。了解哪些是风险的人群。可以借鉴在治安方面,像它有一个网格化的这样一个系统。那么在养老服务方面,我们也可以探索建立一个网格化的管理。比如说社区它要知道哪些老人是单独生活的,他经过摸底,知道哪些老两口生活的,有一方有失能的这样的风险。那么就可以做好基础信息的一个收集的工作。特别是了解这个社区里,到底哪些夫妻俩是生活在一起的空巢老人,甚至是有子女,但是子女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的。有了这些基础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去协调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比如说有人来敲敲门问候一下。但是现在这个不在这个系统里,所以这个透露出,它还是一个盲点。

  白岩松:

  但是杜所长您也知道,我们很多充满温度的这种想象和建议,毕竟只是想象和建议。只有道德上,或者说是实施方面大家会有这样的建立,又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那有的地方做了,有的地方就没做。这种东西,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

  杜鹏: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纳入到一个基础的养老服务里边来。因为它不去做,就会出现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但如果做呢,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它需要一个系统的改进。比如说这个孩子打电话,打到家里父母没接,邻居的电话他有吗?社区里的民警他有没有电话,居委会的电话有没有,如果说他打一个电话,别人去查看一下,可能比他赶回来还要迅速。那么这样一个应急的机制,包括前面说的信息收集的,以及后面可以提前预防的机制。比如说这个老人,他的体检的情况,有一些我们装了一些扶手,防止他跌倒。但是像他这种突然发病跌倒的,能不能往前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我觉得这个都是可以去来抓紧来做的。

  白岩松:

  没错。接下来我们也要去关注,全国有有很多的地方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去看看。

  解说:

  儿女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在家中离世,却无人知晓的事件,近年来总是在发生。如何让老人们能尽可能安全的,有尊严的渡过晚年,全国各地也开始有各式各样的有益探索。近期,南京市就出台了一项规定,有五类老人的子女或亲属,如果在家照顾老人,政府将为他们提供每月三百元,或四百元的补助工资。这五类老人分别是,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以及百岁老人。

  周新华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

  不是政府简单地给子女来发工资,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就是专业养老组织的服务。他是作为专业养老组织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于这个专业养老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和培训。

  解说:

  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困难家庭老人的子女,是下岗失业人员。外出打工收入低,又缺乏时间照顾父母。另一方面,送老人去带护理的养老院费用高,床位紧张。而家庭自助式养老,则可以让老人和子女都受益。除了把子女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很多城市正在鼓励社区老人之间的互助服务。

  程莉芬 黄山市屯溪老街社区居民:

  凤阿姨,在家吗?这两天身体还好吗?我来看看您。

  解说:

  年过八十的凤素英,平时子女不在身边,程莉芬就经常来到老人家中陪她聊天,帮着做点家务。程莉芬所做的这一切,老人不用支付报酬,只需要在这个小本子上的被服务人一栏里,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个小本子,是程莉芬的时间银行存折,两年多下来,程莉芬户头上的服务时间,已经超过了两百多个小时。

  程莉芬:

  现在我自己什么事都能做,能自理。没想过(回报)。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老了肯定还有人帮忙我们这些走不动的人。

  解说:

  安徽黄山屯溪老街社区开办的时间银行,让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有了积极性。而这种方式在很多地区都受到了欢迎。这是浙江金华,66岁的老人童景富的个人账户。修理小电器,陪看电视,送饭,这些他提供给其他老人的服务时间,都被储存下来。他所在的社区,开办时间银行半年的时间,已经有超过70位老人开了户。为年龄更大的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他们积累到个人银行上的服务时间,则可以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进行支取。

  白岩松:

  在这儿我们要看一个跟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息息相关的数据,而且很惊人。2012年全国老龄办的副主任就明确表示,中国城市老人现在的空巢率是多少呢?49.7%。说句实话,再增加个0.3%多一点就控股了。而且像我的同学,仅仅40多岁,不到50岁,现在已经有大比例的成为空巢中年人,因为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像我们这一代人,他空巢的在生命阶段当中的历程将多么的漫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继续连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所长杜鹏,杜所长。那么现在面临了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有人说缺钱,有的时候说缺人,有的时候说缺带有一定强制力的政策法规。您觉得,哪个要先行?

  杜鹏:

  我觉得要建立社区养老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人、钱、队伍机制都应该加强。最主要是建立一个服务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从国务院到部委,它有许多养老服务的政策。关键最后都是到了居委会这儿,它需要人,需要扩充它的编制来做这样一个工作,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专业的。所以说应该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使它真正有能力来实现它需要提供服务的这个目标。所以人、钱、机制都是应该加强的。应该说都是短板。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杜所长带给我们的解析。其实今天这样一个新闻,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看到。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之后,如何变成一种巨大的警钟,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要知道,关注今天的老人,可就是在关注明天的我们自己。

【编辑:卢岩】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