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公益广告“郭巨埋儿”:弘扬传统文化要辨良莠

2014年10月30日 11: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近期,全国不少地方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有的地方就闹出了大笑话。安徽省六安市闹市张挂的《二十四孝》公益广告故事中,作为封建礼教糟粕典型的“埋儿奉母”赫然在列。故事讲的是,晋朝郭巨因家贫无钱供养母亲,竟然把自己亲生儿子活埋,以省下钱粮来供养母亲;好在给儿子挖坑时掘到了金子,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其实,封建旧时代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孝》是良莠并存的。其中,陆绩怀橘遗亲、老莱子斑彩娱亲、黄香扇枕温衾等故事,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真挚的情感,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千载之下,仍能让读者感到人间的融融亲情,这些才是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也有必要成为如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但也应该看到,在封建时代严重异化的“孝”意识形态中,有很多不近人情、怪诞的“孝行”。以《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求鲤”来说,东汉末年,王祥为了让妈妈在冬天吃到鲤鱼,居然用肚子暖和结冰的河道来抓鱼。此类在封建时代不近人情的“孝行”,虚情矫怀,根本不值得学习。至于“郭巨埋儿”之类“孝”更是等而下之,以残害自己的亲生骨肉去“孝敬”母亲,岂止是愚孝,更是为五四以来所批判的“吃人的封建礼教”张目。鲁迅先生就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对此做出批判。他调侃说:读了“郭巨埋儿”的故事之后,“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无法想像,安徽六安市的孩子,看到“埋儿奉母”之类的街头公益广告,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怎么样的偏见和误解。

  将《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照单全收,不辨良莠,一起做成“公益广告”,堂而皇之地挂在街头,这说明个别地方的文明办等相关机关,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必要了解和鉴别,才会率尔操觚,香的、臭的一锅乱炖。如此传播传统文化,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郁郁复兴,这其实也是中国国力强盛、民族自信的表现。但在传统文化热、国学热的背后,还是存在一些泥沙俱下的问题。比如,一些所谓国学女德班,公然宣扬女性要“守妇道”、进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之类的洗脑;还有一些国学培训班挂着国学的羊头,卖着成功学的狗肉。这种“地摊国学”严重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声誉。

  所以,传承、研习怎样的“国学”、传统文化,是一个“风识正邪帆好张”的严肃问题,还得要回到鲁迅先生所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上。要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中,与当今时代风貌、社会关系、市场经济机制相容的“正能量”,而坚决不能让郭巨埋儿之类的糟粕,重新粉墨登场。 (沈彬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