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首个“整乡搬迁”村村民回访记

2014年10月30日 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重庆10月30日电 题:重庆首个“整乡搬迁”村村民回访记

  作者 梁琼心

  “现在买菜方便多了,交通便利了,住宿条件好了,小孩读书方便了!以前苦多了,搬得好!”李广明满脸笑容地说。

  43岁的李广明曾是“重庆第一穷乡”巫山县庙堂乡的村民,2009年搬迁到距庙堂三小时路程的两坪乡仙桥村。近日,中新社记者赴重庆巫山县,回访这个“整乡搬迁”村的村民。

  过去,庙堂乡地处山沟里,交通闭塞,且无硬化公路,乡内相互往来都难,更别提出乡。“许多村民一辈子难有几次出乡。”李广明摇着头回忆到,当年一位庙堂村民,被毒蛇咬伤腿,但因无法及时送出就医,为保命不得不自己将腿锯掉。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庙堂乡有农户648户2308人,大多散居在海拔1000米到2400米的山上,过着“刀耕火种、肩挑背磨”的生活。重庆巫山县扶贫办副主任唐述德告诉中新社记者,庙堂的扶贫问题一直突出,长期难以真正摆脱贫困,返贫现象严重。

  为根本斩断“穷根”,巫山县对庙堂使出绝招——“整乡搬迁”。“当时这在全国都是首创!”唐述德自豪的说。

  唐述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现庙堂“整乡搬迁”,四千多万元人民币足矣,比传统扶贫方法节省上亿元人民币。

  2008年至2010年,庙堂乡完成“整乡搬迁”,两千多人被分散安置到5个村。仙桥村是其中之一,目前有一百多名庙堂人在此定居。

  “我家4个人,修房子政府每人补贴6000元人民币。”现在李广明的家是座一楼一底共100多平米的独栋楼房,家旁是他经营的村卫生室,每月有400元的国家补贴,“现在一个月收入最高有4000多元呢!”李广明指着卫生室笑着说。

  记者看见一位独坐在屋前的男子,上前询问,得知他也曾是庙堂人。“以前在庙堂乡,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妻子因为条件太差离家出走,就留下娃儿和我两个人。”忆及当初,他一脸无奈。

  当他谈到现在的生活,表情有了变化,“我在这里住了新房。政府给我免费培训,我现在是装修工,每月收入两千多元。娃儿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据巫山县扶贫办介绍,庙堂移出的农户中,有200余户外出务工和经商,另有300余户找到了种养殖业致富门路,如烤烟、柑橘、生猪、土鸡等。

  “整乡搬迁”是巫山县在重庆市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中,闯出的一条新路子,目前已被多处推广。

  重庆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包含易地扶贫、生态移民、财政专项扶贫、农村危旧房改造四方面,在2001年启动,2006年呈规模推进。截至2013年,该市累计完成搬迁76万人。

  放眼望去,仙桥村一排排白墙红栏灰瓦的新房,一条条平坦宽阔洁净的道路,学校、医院、市场等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当地的和外来人们在文体活动场所下棋、聊天、做运动等,一派其乐融融。而破旧的土房子、出行难、贫困等庙堂乡已不复存在。(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