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观察社会问题应从细微处着眼

2014年10月30日 16:11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在给省会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上专业导论课,课后给他们布置了一份作业,就是要他们观察和分析某一社会问题。本来以为提出的要求很直接,也很明确,结果看到他们提交的作业文本,我还是大失所望。先不说一些学生没有弄清楚社会问题的含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宏观角度来观察社会问题的,角度之大几乎可以跟社会学家相媲美。但是,我不认为他们的专业水准有多高,而意识到传统的思维习惯在束缚着他们的认知行为。

  曾几何时,我们慢慢养成了从大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习惯,并以大而无当的口吻来解释这些社会问题的成因,当然开出的治理“药方”也是不着边际的居多。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情况下不会存在不分区域和人群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有的话也是不认真调查与研究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即便是“空巢老人”这么简单的问题,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分析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才能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可是,许多人,包括这一领域的专家和官员,都极少有做个案调查的兴趣和毅力,而是非常习惯选用总结性的语句来解释老人“空巢”的原因,这样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吗?接着往下推理,为了使“空巢老人”的问题得以解决,政府需要做什么、家庭需要做什么……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有多大帮助呢,就无法测量了。这样观察社会问题的角度和习惯,只能算是惰性思维的表现,而与实际问题的调查与解决关系不大,甚至还会加大某类社会问题的程度。

  相比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而言,我们对社会问题的体认还是非常肤浅的,其中原因就在于没有踏踏实实做细致工作的决心和毅力,只是习惯于一般性的阐释与解答。因而我说,观察社会问题应从细微处着眼,要追求每一个个案的成因与解决之道,而不是大而无当的泛泛而谈。(彭秀良)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